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和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生物学特性,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患者预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微透析技术,自1972年Delgado发明第一根微透析探针以来,被用于多种研究领域,

  • 标签: 微透析 胶质瘤 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侧脑室 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型颅内肿瘤切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内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的颅内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的较小创伤的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瘤内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内切除肿瘤;最后牵引瘤壁,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瘤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内切瘤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高中年龄段学生不同性质学校的学生之间睡眠障碍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常州市某重点高中1~3年级学生510名和某技术学校1~4年级学生517名作为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中国睡眠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重点高中499份和技术学校513份,并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睡眠障碍的差异。结果在中国睡眠障碍量表的日间功能、失眠、嗜睡、运动性异样睡眠、非运动性异样睡眠五个因子和睡眠问题总分中平均每条目得分>1分者,重点高中组学生占比均高于技术学校学生;重点高中组学生的日间功能、失眠、嗜睡和睡眠问题总分的均值高于技术学校学生,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年龄段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睡眠障碍;重点高中学生的睡眠障碍情况高于技术学校学生。

  • 标签: 学生 睡眠障碍 中国睡眠障碍量表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积水等是现今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及CT等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微创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利用微创穿刺外引流术、配合血肿溶解技术对98例急诊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脑室铸型,术后突发脑积水等)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急症 微创理念 穿刺技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积水
  • 简介: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易损性能有效地预测高危人群,减低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磁共振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以观察斑块的形态和易损性,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功能学检查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磁共振 血管壁
  • 简介: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颅内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技术 显微外科
  • 简介:为了提高中医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心理学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丰富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掌握心理护理手段,提高岗位胜任力,改善护患关系,改善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创新团队的和谐工作氛围,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将举办"中医心理临床治疗技术培训班",学习期满,

  • 标签: 临床治疗技术 医护质量 医院医护人员 创新团队 报名回执 培训地点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内镜下和内镜控制下以及内镜辅助下的各种神经外科手术122例,包括各种颅内肿瘤切除68例,颅内血肿清除51例,颅内囊肿切除2例,脑积水造瘘1例。结果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满意,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无复发;48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囊肿全切除,另1例囊肿缩小;1例脑积水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脑室明显缩小。结论内窥镜技术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神经外科 手术
  • 简介: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可以说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现在对情绪障碍的评估中常用到的是评估量表,都是病人个体的主观感觉。这固然重要,而且也是生活质量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其主观性波动性大,稳定性差,所以对各种疾病相关的脑认知功能评估缺乏可靠的、可重复性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脊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0.5T超导磁共振(MR)机对52例健康者和3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FLAIR序列,33例患者中23例作了T1WI增强扫描,比较FLAIR和TSE-T2WI两种序列对病灶的碌示能力。结果33例患者33处病灶.FLAIR发现病灶33处,检出率100%,TSE—T2WI发现病灶23处,检出率69.7%;在显示病灶边缘情况方面,FLAIR显示清楚者32例,T2WI显示清楚者13例,存发现病灶及显示病灶边缘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LAIR技术在脊髓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本病检查的常规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急性脊髓炎
  • 简介:心理痛苦严重危害个体的精神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肿瘤护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多模态感知技术通过多模态信息进行人机交互,有效地帮助计算机识别和预测个体的心理问题.文章从多模态感知技术在心理痛苦的辅助识别、辅助预测和辅助干预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在心理痛苦管理中的不足和建议进行综述,以期为推进多模态感知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智能化运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 标签: 多模态感知技术心理痛苦管理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及操作技术。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应用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模拟手术操作。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人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其中间隙Ⅰ、间隙Ⅲ是鞍区内镜探查最常使用且较为安全的间隙。

  • 标签: 内镜 鞍区 锁孔入路 解剖
  • 简介: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十分有限,寻求一种有效的脑血管病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在西方国家已开展了50多年,其疗效已为循证医学所证实。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在国内尚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且手术实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医疗机构能开展此项手术。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使人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均发生了改变。

  • 标签: 脑血管病 血管介入技术 内科医生 血管介入治疗 视神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规范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方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和试验法讨论、分析、修订除基础护理操作以外的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并进行临床培训和考核。结果:汇编了临床常用的70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及图片说明和相关理论。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制定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充实了专科护理建设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护患沟通,杜绝无声操作,做到操作前起始评估、操作中持续评估、操作后效果评价,并将继续教育贯穿始终,提高病人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专科护理技术 操作流程 评分标准
  • 简介: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采用支架技术治疗的9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6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均在首次治疗中成功植入支架或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椎动脉均保留通畅,无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4~39个月临床随访,随访过程中无再出血表现。6例患者获3~18个月造影随访,其中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者随访发现动脉瘤再通或增大,再次行血管内孤立术及椎动脉近端闭塞术;2例行单纯支架植人术者随访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另1例不全闭塞。结论血管内支架技术能保存患侧椎动脉畅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应严密随访,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 简介:目的评价磁共振多体素波谱扫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具有明显颞叶癫痫表现,并经脑电图检查定位诊断明确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MRI检查存在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症状性癫痫患者.患者均行常规MRI及双侧海马区多体素波谱扫描,完成检查后将以代谢物峰值含量为灰阶的伪彩图与倾斜冠状重度T2WI图像进行融合,测量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峰值含量和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比值,并直观分析双侧海马区两代谢物的分布情况.结果患侧N-乙酰天冬氨酸峰值含量为(13587.61±3913.99)MRunits,健侧为(17683.10±5610.61)MRunits,患侧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728,P<0.001);患侧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比值为(1.26±0.11),健侧比值为(1.01±0.14),患侧高于健侧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7.883,P<0.001).将两代谢物含量及比值伪彩图与常规MRI图像进行融合,可直观发现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峰值含量及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比值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磁共振多体素波谱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对某些代谢物含量的定量分析进行癫痫灶的定位、定侧诊断,还可通过常规MRI图像与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图像的融合图像直观评价代谢物分布状态,描记癫痫灶的大致轮廓,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颞叶癫痫 波谱技术 多体素 N-乙酰天冬氨酸 定位研究 MRI图像
  • 简介:护理人力资源是推动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是管理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分层细化与聘约管理,能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管理及合理配置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质量。文章就该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细化与聘约管理的实践,对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聘任上岗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护理人员 专业技术职务 分层 聘约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 标签: 放射学 介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