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静脉给药的显药速度。方法将136例患者,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上肢组穿刺手背静脉,下肢组穿刺内踝前方大隐静脉,每公斤体重用药量相等,注射方法和速度相同。结果琥珀胆碱上肢组显效时间平均为(37.40±13.10)S,下肢组为(61.35±17.09)s,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品上肢组显效时间平均为(77.20±12.41)S,下肢组为(104.58±5.17)S,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抢救患者给药时,应首选上肢静脉给药。

  • 标签: 、下肢 静脉给药 显效速度
  • 简介:不同的降压药物有着类似的降低外周肱动脉血压的效果,但对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深入和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人们不仅关注降压药物对外周动脉血压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同降压药物在降低中心动脉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公们对高皿压认知的简单过程、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的差异、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以及钙通道持坑药、ACEI、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RB等5类降压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 标签: 中心动脉压 降压药 高血压 肱动脉压
  • 简介:目的探讨体内产生抗核抗体的抗原.方法分别以羊红细胞、伤寒沙门菌及鸡血清免疫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试剂盒,将酶结合物(酶标抗人IgG)换成酶标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建立检测抗核抗体的SPA-ELISA法,并使其性能保持不变,用其检测小鼠的抗核抗体.结果新建立的检测抗核抗体的SPA-ELISA法与原法检测同一批标本,相关系数为0.931,P<0.01.小鼠血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羊红细胞组为90%(9/10),伤寒沙门菌为70%(7/10),鸡血清组为100%(10/10),生理盐水对照组未检出抗核抗体.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内抗核抗体可能是一类由不同抗原刺激非特异产生的抗体.蜒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原 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疾病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春天吃紫光,夏天吃红光,秋天吃绿光,冬天吃蓝光……这样,“人的平均寿命不应低于280岁”。这是俄罗斯著名生物学家弗拉基尔·沃尔科夫教授得出的结论。

  • 标签: 长寿 阳光 280岁 平均寿命 生物学家 俄罗斯
  • 简介: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当患者处于陌生、恐怖、抑郁、痛苦、焦虑之时,护士的一个音调、用词、表情都会引出不同的反响。因此,门诊护士的言语、行为、心理状态及服务质量对促进病人的心身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少儿病人的心理护理少儿就诊的心理多为恐惧、害怕,主要原因是怕打针。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和患儿都希望挑选一名技术熟

  • 标签: 心理护理 人的心理 老年人 心理健康 门诊护士 服务质量
  • 简介:火炮射击时的强脉冲噪声可造成炮兵急性爆震性声损伤。为了预防爆震性声损伤的发生,目前许多国家军队中都装备了各种类型的耳防护器材,其中以耳塞最为普遍。1994年6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炮手实弹射击耳爆震伤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未采取任何防护用具者达50%以上,而采用防护用具仅为棉花、纸团或手指来简单防护,实弹射击训练中听力损伤的发生率达26.5%。为了找到合适的耳防护用具,我们比较使用了橡皮泥耳塞、伞形带孔耳塞等耳防护器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爆震性声损伤 伞形带孔耳塞
  • 简介:药物剂型是为了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毒性,便于临床应用及贮存运输,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宜的型式。中药剂型是依据中医理论为指导组方,根据中药的配伍性质,以中药本身疗效为主,结合给药的目的及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中成药。目前不但有传统中药剂型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茶、锭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不断研究推出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针剂、气雾剂等。

  • 标签: 使用方法 不同剂型 中药剂型 药物剂型 贮存运输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50名健康检查者血清钙的测定,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法与试剂盒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方法和仪器1.1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法及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抽血后迅速分离血清,并在1小时内进行检测。

  • 标签: 血清钙 不同方法 重蒸馏水 配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试剂盒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给药剂量进行随机分组,共90例患者。分成两个组别,一组为患者使用20mg辛伐他汀治疗设为常规组,另一组为患者使用40mg辛伐他汀治疗设为研究组,每组各45例患者,之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评估,并探讨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针对研究期间的相关数据实施对比评估,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治疗工作时,应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且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剂量的辛伐他汀在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辛伐他汀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和比较枯芩与子芩之间及其各自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的黄芩苷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分别测定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的枯芩与子芩中黄芩苷含量。结果:子芩比枯芩的黄芩苷含量高;在药典规定炮制方法中蒸法比煮法的含量高;两种黄芩的皮质部均比木质部的含量高。结论:炮制黄芩应保留药材皮部并应采用蒸法,这样所得黄芩苷含量较高且方法简便、快捷,应改变传统使用中对枯芩与子芩的看法。

  • 标签: 黄芩 黄芩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与急性脑卒中加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白细胞升高组和白细胞不高组各70例,对其白细胞及既往病史与病情进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白细胞升高组脑卒中加重55例,白细胞不高组脑卒中加重6例,两者相比白细胞升高组中脑卒中加重明显高于白细胞不高组(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与急性脑卒中加重密切相关,是判断脑卒中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白细胞 相关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真实世界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使用剂量,并比较研究与靶剂量 ACEI 对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起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50 mg/次,2 次/天,根据患者的血压、耐受情况及医患意愿等调整剂量。标准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其他治疗遵循指南要求。随访连续治疗  18 个月,观察真实世界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再入院天数及次数、药物的使用剂量等治疗有效率,心脏结构、6min 步行试验、明尼苏达生活量表(  MLHFQ)  评分、B 型脑钠肽(BNP)、血常规和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事件发生率。同时对入选时收缩压低于 100mmHg 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在真实世界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平均使用剂量为 138.96±67.22mg,达到靶剂量率为 1.8%。标准组达到靶剂量率为 47.3%。(2)观察组的再入院天数及次数、治疗后 MLHFQ  评分及 BNP 均低于标准组,6min 步行试验及临床有效率高于标准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幅度高于标准组(3)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电解质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实世界我院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大部分患者没有达到靶剂量;与靶剂量的 ACEI 相比,常用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劣于靶剂量 ACEI,且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更为突出。收缩压低于 100mmHg 的心衰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也同样能获益。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高龄患者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对三种儿科常用抗菌药微粒的影响。方法  取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分别与三种输液按照低浓度和高浓度调配后,检测于室温下放置0、1、2、3和4h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三种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中粒径≥5μm和≥10μm的微粒均低于其他两种输液的配伍液,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5 mg/mL浓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时,粒径≥10μm的微粒数分别在放置0 h和3 h后超标,放置4h内最高可达90.2±3.7mL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时,粒径≥10μm的微粒放置0 h时出现超标现象,放置4 h内最高可达270.4±6.5mL 。两种头孢类药物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粒径≥5μm和≥10μm的微粒呈减少趋势,与另外两种输液配伍后,放置1 h减少,而后增多,多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与三种抗菌药物粉针剂配伍使用时,不溶性微粒最少。如需使用另外两种输液配伍,将放置时间控制在1 h左右不溶性微粒较少。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粉针剂复溶后不溶性微粒过多,存在严重超标现象,建议儿童患者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注该药物。

  • 标签: 不溶性微粒 放置时间 儿科
  • 简介:无痛胃镜检查要求麻醉诱导时间短,术后苏醒快而完全,前期多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配伍方案。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时效半衰期短、适合于日间手术的麻醉。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配伍的疗效。并同芬太尼和丙泊酚配伍相比较。

  • 标签: 无痛胃镜检查术 瑞芬太尼 镇痛 Μ受体激动剂 丙泊酚 诱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