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2年及2003年植物生态宽度及生态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2002年、2003年其生态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0.758和0.868),并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2年及2003的生态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宽度和较高的生态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2年、2003年较高的Pianka生态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 标签: 封育 草原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盐池
  • 简介:利用2012年5月-2013年4月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灌木地、荒草地的土壤含水率数据,对元阳梯田水源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坡土壤水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0-100cm深度内,土壤表层水分的变化均比深层强烈。林地旱季的变化范围明显比雨季大;灌木地、荒草地分别于20cm处和40-60cm处存在“根系层”和水分的低湿层,该层上下土壤透水性和水力传导度不同。同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坡土壤水分的变化各异,各坡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差异性也各不相同。

  • 标签: 坡位 土壤水分 元阳梯田
  • 简介:生态是研究植物种群对自然资源利用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用生态理论,对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青海云杉+白桦人工混交林下植被群落10种灌木和11种草本植物的生态宽度、生态重叠值和生态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金露梅和高山柳的生态宽度最大;草本层,珠芽蓼和东方草莓的生态宽度最大.表明它们广布于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下,现阶段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2)生态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的生态重叠普遍较高,生态宽度窄的物种间生态重叠普遍较小,但生态宽度较小的种对也会有较大的生态重叠;同属的物种之间生态重叠也有可能较小,这可能与同属物种的演替进化有关.3)灌木层中,柳叶绣线菊发展性最强,八宝茶衰退最严重;草本层中,北方拉拉藤发展性最强,猪殃殃衰退最严重.研究成果可为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退耕还林与生态造林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混交林 生态位 生态响应 脑山区 大通县
  • 简介: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内的大范家沟阴阳坡和拐沟阴坡坡面主要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及坡的草本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阴坡草本群落的物种20多种,较阳坡高30%。阴阳坡面上草本群落生物量和盖度从坡下至坡上逐渐减小。在水分和养分条件好的地段均有灌木入侵。阳坡Margalef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均随坡升高而降低;而阴坡Mafgalef指数随坡升高而降低,Menhinick指数却随坡升高而增大;3个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阴阳坡均随坡的升高而减小。不同坡引起的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坡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描述或评价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时,应多选几个指标参数,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片面性。掌握草本群落自身喜阴阳特性、生境特征、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充分认识植被演替条件和演替规律,对指导该区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坡向 坡位 草本群落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
  • 简介:本文主要回顾了土壤水分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并逐渐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同时归纳了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主要影响途径。最后对该领域研究价值和未来发展作出评价和展望。

  • 标签: 土壤水分 异质性 环境因子 展望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的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的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的“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的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