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一种含碳80%,含铝20%的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已由应用纳米技术研究所研发成功。这种称之为CarbAl的碳基材料由各向同性的导热碳基体和另一种各向异性的导热碳组成。两种碳相的结合使得在局部产生方向性,而这恰恰是热扩散的首选方向。CarbAl的高热扩散率和低比热的双重贡献使其导热性大幅度增加。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导热性 含碳 含铝 热扩散率 纳米技术
  • 简介:应用乙烯基醚基和氢氧基的加成反应性,制备超高纯度且超低黏度的新型液态环氧树脂取得成功。这些环氧树脂彻底地解决了超低黏度缩水甘油醚型树脂固有的含氧问题,实现了杂质氯为0。并且这些树脂的固化物,克服了环氧树脂本质上的缺陷-硬和脆,而具有优良的柔软强韧性。其次,这些树脂具有水溶性,可控热分解性及生物分解性所固有的特性,可以确认其应对环境问题的适应性。

  • 标签: 液态环氧树脂 超高纯度 黏度 评价 合成 生物分解性
  • 简介:采用数值法设计了8~12GHz(X波段)具有反射同时2~4GHz(S波段)具有透射的频率选通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法(FEM)计算了合导电纤维复合材料的传输和反射系数,并用自由空间法对所制备的多层凯夫拉(Kevlar)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样板(424min×424mm)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发现复合材料基材的介电特性和所嵌入金属纤维的电导率对材料的传输损耗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复合材料 导电纤维 频率选择表面 有限元法
  • 简介:据报道,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俞书宏教授课题组在黏度浮油吸附材料设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一纳米技术》杂志上。该课题组首次将焦耳热效应引入到多孔疏水亲油吸油材料中,设计研制出可快速降低水面上原油黏度的石墨烯功能化海绵组装体材料和收集装置,大幅提高了吸油材料对黏度浮油的吸附速度,显著降低了浮油清理时间。

  • 标签: 高黏度 功能化 浮油 海绵 石墨 清理
  • 简介:通过高温电阻炉对铁水含碳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考察碱度、温度、碳氧比等因素对铁水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水含碳量可以降到0.1%。当温度为1550℃、碱度为1.3、通氧时间为8min、保温时间为30min时,随着碳氧比的增加,铁水含碳量从0.022%增加到1.1%,其影响较显著;碱度在0.7~1.3之间,铁水含碳量比较稳定,继续增加碱度,铁水含碳量迅速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铁水含碳量增加,尤其在1550-1600℃之间,铁水含碳量增加比较快;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水含碳量在0.38%~1.4%之间波动。

  • 标签: HISMELT 铁水 碳含量
  • 简介:用于提高聚氯乙烯(PVC)耐热性能的共混改性组分包括:以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α-甲基苯乙烯类和马来酸酐类聚合物材料为代表的高分子耐热改性剂;氯化PVC、PVC纳米晶等具有较高耐热温度的改性PVC;另外还有纳米碳酸钙、凹凸棒土、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在PVC复合材料中共混不同类型的耐热改性剂所获得的耐热改性效果有很大差异,从耐热改性剂选择的角度对共混改性制备耐热PV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耐热PVC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耐热PVC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 简介:近日,美森美推出八通道大容量固态硬盘数据存储控制器FlashtecNVMExpress(NVMe)2108。该控制器支持16T字节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可以17mm×17mm的规格进行封装,兼容M.2、U.2接口和半半长插件。具备双端口独立扩频参考时钟和端至端数据保护功能。此外,还提供了可通过固件定制实现固态硬盘产品个性化的可编程架构。

  • 标签: 存储控制器 硬盘数据 大容量 固态 数据保护功能 产品个性化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开发出了高效、低成本合成纯度比用以前方法2000倍以上的单层碳纳米管(SWNT)的技术。用该技术可在10min内制成比目前产品长500倍(2.5mm)的SWNT。据说可将SWNT的价格降低到原来的(10万日元/g)数百分之一以下。

  • 标签: 单层碳纳米管 合成 低成本 高纯 开发 高效
  • 简介:日本轻金属公司正全力销售耐热3000系列铝板材“F3S”。组分为A1—2%-3%Mn的“F3S”是用将熔融铝急冷的连续铸造技术生产的,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导电性。

  • 标签: 高耐热性 轻金属 铝板材 销售 日本 铸造技术
  • 简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研发出一系列基于压电纳米材料的大功率纳米发电机(Nanogenerator),输出电压达2-3伏,并将其首次成功应用于驱动常规电子器件。这一系列最新进展的3篇论文分别发表在7月和10月出版的美国《纳米快报》和英国的《自然—通讯》上。

  • 标签: 纳米材料 电机驱动 电子器件 高功率 中国科学院 输出电压
  • 简介:1银汞合金的发展历程作为永久性口腔充填修复材料,银汞合金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世界上汞合金用于口腔修复的最早记载考追溯到公元659年,我国唐代苏敬(苏恭)等著《新修本草》(《唐本草》)中记载了银膏用以补牙'以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1578年,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19世纪之后,巴黎医生LouisNicolasRegnart将10%的汞加入熔融合金形成软化合金并在室温固化用于填充物.

  • 标签: 银汞合金 合金粉 充填修复
  • 简介:近日,由北京化工大学承担的北京市科委新材料专项课题"M40J模高强碳纤维国产化制备技术研发"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碳纤维是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和国民经济的高端装备、重大基础工程、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之一,M40J模高强碳纤维是支撑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结构材料。

  • 标签: 碳纤维 国产化 技术开发 高模 北京化工大学 武器装备
  • 简介: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氯化铵质量浓度下在Q235钢基体上低温电镀Ni-P合金的工艺参数。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iSO4·6H2O40g/L、NaH2PO2·H2O30g/L、H3BO315g/L、NH4Cl32g/L、添加剂T10.12g/L、添加剂T20.03g/L、添加剂T30.1g/L、施镀温度45℃、电流密度0.015A/cm2、pH=4。最佳工艺条件下所获镀层的EDS分析表明,镀层由靠近基体部位到镀层表面部位,P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为6.61%→7.18%→8.73%。随着离基体距离的增大,镀层显微结构由晶态向微晶转化,最后为完全非晶态。

  • 标签: 电镀 NI-P合金镀层 正交试验 非晶
  • 简介:对于一种自行设计成分的超高强度衬板用合金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对比优化后工艺及原有工艺的耐磨性,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硬度均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影响最大。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1.5h)油淬+(300℃保温2h)回火+空冷至室温。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抗拉强度达到1839MPa,屈服强度达到1631MPa,硬度达到50.1HRC,冲击韧性值达到11.9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耐磨性在任何冲击功条件下均高于原有工艺。

  • 标签: 热处理工艺 正交试验 超高强度 冲击磨料磨损
  • 简介:以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作为沉淀剂,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纯超细的氢氧化镁粉体,就离子交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gCl2浓度等条件对Mg(OH)2粒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扫描电镜、微机差热天平、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氯化镁溶液浓度为0.1mol/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6h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的六方片状氢氧化镁,平均粒径可达到100nm左右。

  • 标签: 离子交换树脂 高纯超细氢氧化镁 影响因素
  • 简介:介绍了一种均匀性W3Re热电偶合金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并探讨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电特性。分析了掺杂和退火制度等因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利用TEM、SEM及EDS等方法分析评价了合金组织及微量元素含量,采用同名极法测试了材料热电势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直径小于0.1mm的W3Re热电偶合金丝材连续电势均匀性小于19μV,配对后的WRe3/25热电偶测温精度优于0.25%t,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可加工性能。

  • 标签: 金属材料 钨铼热电偶 高能分散 掺杂
  • 简介:由于相变材料具有改善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特点,研究了熔点石蜡渗透到建筑外贴面砖后其热调节能力的变化。将处理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热源强度下,分别测试贴面砖的表面温度和背面温度。实验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用石蜡处理后的贴面砖温度要比普通贴面砖低2-3℃。根据重庆夏季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其应用潜力,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性能后的贴面砖来调节室内热环境。

  • 标签: 高熔点石蜡 贴面砖 相变材料 室内热环境
  • 简介:实现锡铁矿的资源化利用,采用硫煤硫化磁化复合焙烧法对其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脱除锡铁矿中锡为目标,对锡铁矿硫化磁化复合焙烧脱锡的热力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nS的挥发性能最好,且SnO的硫化趋势相对较大。同步实现锡的挥发脱除和铁的磁化富集,应控制焙烧条件为CO浓度介于0.014%~8.06%、焙烧温度高于793K。硫煤中含硫物相硫铁矿硫、有机硫等的高温加氢裂解产物为S2、H2S、S02和FeS,其均可将SnO硫化成SnS实现锡的挥发脱除,且以硫铁矿硫分解产物S2的硫化作用居主要地位。该工艺为硫煤的短流程清洁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锡铁矿 硫化磁化复合焙烧 高硫煤 脱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