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青海油田东坪地区天然气储集层地质条件复杂,不论是单纯依靠测井,还是依靠录井,解释评价难度均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介绍东坪地区复杂岩性油气藏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声波中子比和含油饱和度的统计分析,对照东坪地区的试油资料,结合气测录井的全烃值,建立了全烃-声波/中子交会图板和全烃-测井含油饱和度交会图板,实现了该类复杂储集层的准确解释评价。现场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达到95%。录井技术以其直观性、及时性和综合性的优势与测井技术融合形成的测井、录井一体化解释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东坪地区复杂储集层识别的难题。
简介:由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研究院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辽东湾地区实用的油气运移聚集评价系统”研究,历时三年,于1994年8月25日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著名专家黄第藩、陈发景、郝石生等参加了评审会。
简介:通过对辽河油田雷家地区沙四段原"致密碳酸盐岩油藏"岩性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储集层碳酸盐含量多低于50%甚至低于25%,并不能达到碳酸盐岩储集层范畴。结合岩石学特征、岩心构造特征,认为该套储集层应属于泥页岩致密储集层。致密储集层在开采初期产量高,但后期递减快,目前针对该类油层提高及维持产能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压裂作业,因而对该类储集层的评价中,除了常规的烃源岩、含油性评价以外,如何进行压裂选层尤为重要。以雷家地区L88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酸盐岩分析对其储集层(含)白云质泥页岩岩性进行确认,并结合元素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等资料,利用极差变换法、幅差形态法、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判别法等手段,对储集层的脆性、含油性进行评价,通过脆性、含油性、厚度3个方面分析优选有利井段,为压裂改造提供依据,使该井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简介:冷湖3—5号构造带是柴北缘地区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该构造带的研究认为,其油气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冷西次凹巨厚的残余下侏罗统地层为该构造带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②冷湖地区第三纪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适中,构造与大规模生排烃期配置关系好;③残余生烃凹陷的构造演化使冷湖构造带成为最有利的构造带;④冷湖构造带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决定了较高部位冷湖3—4号构造成藏优于较低部位冷湖5号构造。冷湖3—5构造带油源充足,生排烃和构造配置关系好,可发育构造、构造一岩性、不整合等类型油气藏,冷湖构造带仍是柴北缘扩展勘探的有利区带。
简介: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基底主要是中石炭统的安山岩和玄武岩,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火山岩油气藏,该区现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产区。2008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踏勘,共实测地质剖面4条,分别为白碱沟、双井子、金山沟、沙尔布拉克,并确定了火山口的准确位置,文章论述了这些火山口的类型及地表特征。该区火山口划分为放射状火山口、环状火山口和半环状火山口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火山口分析后,归纳出5种火山口的识别标志:①侵出相珍珠岩;②火山岩岩性、岩相的环带状分布;③硫磺矿沉积;④大面积热液侵染;⑤大规模隐爆角砾岩和堆砌结构。最后讨论了火山口存在的重要意义。
简介: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储集层特征、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律。延长组长7段最大湖泛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是盆地主要生油岩。储层以低渗透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属于超低、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长7段异常压力的分布与暗色泥岩的厚度有关,在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区域,异常压力较大。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成藏期储层相对高渗透是连通砂体成为有效运移通道的基础。微裂缝控制了局部地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及其规模。通过对该盆地的分析,总结出了2类成藏模式,即"源岩-连通砂体-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微裂缝-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
简介:针对华庆地区储层物性普遍偏低、邻近井区物性差异较大等特点,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2个方面综合探讨了该区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深入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储层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结果表明:多物源沉积是华庆地区长8储层物性平面差异明显的重要起因;北东物源的沉积储层特征整体好于西南物源;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参差不一。最后,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将成岩作用划分为3种组合:绿泥石薄膜胶结及溶蚀组合是研究区的优势组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特征;强压实及碳酸盐胶结组合严重破坏了储层的物性;高岭石/伊利石胶结及溶蚀组合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
简介:南堡地区是冀东油田近年来非常重要的产区,主要生产层位是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解决该地区单一地质录井难以判别油水层问题,通过统计古近系的气测资料和试油资料,分析多口已试油井的气测全烃、烃组分、峰基比及派生参数特征,优选两组气测参数C1/C3-Wh、Wh-C2/C3,建立了适合于南堡地区的气测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进一步将气测录井与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峰基比一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别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该地区58口井现场综合解释,其中已试油26层,符合21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储集层物性差、四性关系不明显的油水层识别难题。
简介: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徐深气田50多口井深层火山岩岩心观察得出,该区岩石类型从基性、中性到酸性岩均有分布,以酸性岩为主.火山熔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等;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通过岩石薄片显微镜下鉴定发现,各种火山岩均见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如绿泥石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及硅化等.交代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绿泥石、浊沸石、碳酸盐矿物及黏土矿物,多充填在气孔和裂缝中.对以上几种次生矿物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对石英、绿泥石和浊沸石的形成进行了热力学模拟.根据石英、绿泥石和浊沸石3种矿物形成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地层水资料中K+,Ca+,Na+,H+,(Fe,Mg)2+和(Fe,Al)3+等离子的浓度,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形成的平衡常数K,再根据热力学公式△G0(T)=-R·T·lnK计算出它们各自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量△G(P.T).通过比较△G(P,T)的大小判断出3种矿物沉淀的先后顺序为绿泥石→石英→浊沸石,与镜下观察到的成岩顺序一致,为研究火山岩储层次生矿物的成岩演化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简介:礁滩相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层,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和成岩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白云岩有序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铁、锰、锶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判断出长兴组微晶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原始沉积环境为相对封闭且强烈蒸发的台缘礁后局限海盆中;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原岩为礁灰岩和生屑灰岩,其原始沉积环境属台缘或台内礁滩相沉积,基于台内礁滩相带相对闭塞、蒸发较强,台缘礁滩相带更易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的影响,较好地继承了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在不同相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长兴组白云岩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流体的水-岩反应过程和关系,以白云岩成岩环境和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及来源为依据,结合水文地质学模式,对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微晶白云岩属近地表准同生期的潮坪环境,由蒸发泵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准同生期蒸发海源卤水;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属浅—中埋藏成岩环境,由热对流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晚二叠世沉积期的海源卤水。
简介:伴随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寒武系地层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该文主要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SSQ1对应下寒武统,SSQ2对应中寒武统,SSQ3对应上寒武统。其中,巴楚地区3个二级层序发育完整,塔中地区塔参1井为基底隆起高部位,只发育SSQ2和SSQ3。二级层序的形成受控于构造演化的周期性,反映了寒武系3次大的海进—海退,在沉积演化上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寒武世的潮坪—局限台地—蒸发台地、中寒武世的开阔台地—蒸发台地、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的沉积序列。
简介: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四周均发育三角洲沉积和多物源供给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用储集砂岩薄片鉴定和骨架碎屑组分、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类型的分析结果,结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及砂岩分布三次趋势面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认为:①长8油层组沉积期该区物源来自东北、西北及西南3个方向,以西北和东北为主物源方向,不同物源方向的砂体于研究区中部的半深湖区发生汇集;②不同方向物源区的母岩性质有差别,西北方向的物源区母岩为火山岩、浅—中级变质岩组合,东北方向主要为火山岩-低级变质岩组合,西南方向主要为变质岩-沉积岩组合;③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的展布都具有同物源方向延伸的特点。上述研究成果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