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被审计责任人,包括国家党政机关领导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包括经济管理情况、经济决策情况、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做出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职业判断行为。随着审计结果公示制度的逐步推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报告使用者不仅限于政府及纪检监察等部门,而是扩大到全社会。审计评价的结果理应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风险显得非常重要。
简介:犯罪故意是罪过的基本形式,以"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一心理状态为内容。审视既往的研究,存在法理误读,也存在规范抵触。结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与犯罪故意的规定,不难发现,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与域外尤其是德日刑法,语境不同、内涵有别、差异极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是事实属性与价值属性的统一,既包含对于构成犯罪的事实的认识,也包含对于犯罪事实的价值,即社会危害性认识。考察我国犯罪故意的具体内涵、体系功能,从与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犯罪故意地位比较的角度看,即使在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之间,也存在主观罪过作为犯罪构成的核心与刑事责任根据这一基本的共识。
简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及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扣押、查封纳税人商品和货物的价值尺度-“价值相当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价值相当于”的立法对于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法律对“价值相当于”的概念界定不明确,由此导致税务机关在查封、扣押纳税人商品和货物或财产时的价值尺度难以把握,缺乏可操作性,进而出现纳税人和国家利益“双损”局面,违背了立法初衷,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关的修法建议.
简介:"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新时期探索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大举措,体现着便民、利民、惠民的公益回归宗旨。然而,处于初步试点的这一制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尚缺乏与其相衔接、相配合的具体法律规范。由此,科学界定实施这一制度的适用主体、适用范围和风险责任承担单位等问题,建构起具有明确法律法规约束的运行体制机制,是贯彻好、落实好、实施好这一制度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