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推动经济复苏,首先,对经济的复苏背景做了概述,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经济复苏的因素。接着,对比了国内外经济复苏的进展,指出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经济复苏的策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发展。

  • 标签: 经济复苏 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 产业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强,这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我国外部环境的改善;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美元短期走强、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变化、美贸易逆差扩大加剧双边贸易摩擦等新情况,值得高度重视。

  • 标签: 美国 经济发展 中国 跨国公司 产业转移 经贸关系
  • 简介:最坏的就是以为最坏的已经过去近期股票价格上涨很快。甚至在本周初有所下滑之后,三分之二的由《经济学人》跟踪的42家股票市场在过去的六周时间里股价也上涨了20%。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指标(数据)也亮相了。中国经济在增长。全球制造业的衰退似有放缓。美英房产市场显复苏迹象,抵押率下降,房屋拥有条件降低。信心正在上升。经多路跟踪的德国投资者感隋指数已在近两年时间过后第一次转为正数。

  • 标签: 经济复苏 《经济学人》 股票市场 价格上涨 经济指标 中国经济
  • 简介: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通缩"阴影逐步远去,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或面临"结构性通胀"。未来,资源和资产价格将快速上涨,但反映通胀状况的经济指标CPI和PPI并不会出现大幅攀升。

  • 标签: 通胀 结构性 经济指标 资产价格 货币 实体经济
  • 简介:“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等龙头企业成为石化行业2003年复苏的最大受益者.4家的净利润之和达到石化上市公司总额的95.6%。数据显示,石化产品目前仍然供应偏紧,行业复苏的局面今年将持续,预计拐点出现在2006年的可能较大。

  • 标签: 石油化工行业 石化企业 中国 上市公司 龙头企业
  • 简介:2017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达3.7%。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曾在2016年年末感叹世界经济前景"平庸",如今说起眼下,她则提醒外界"不要浪费一场可喜的复苏"。用毫不夸张的方式解读IMF的官方态度:总的来说,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还不错。美国:特朗普新政已见成效"全年的数据还没统计出来,美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在1.9%-2.6%之间,按照这个趋势,

  • 标签: 特朗普 展望报告 世界经济前景 NAFTA 非正规就业 拉美国家
  • 简介:近两个月以来,珠三角一带的“民工荒”呈现愈演愈烈的现象。很多企业面对突如其来增多的订单却招不到农民工,这和春节后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境况不可同日而语。同样的情况亦在浙江等地上演。

  • 标签: “民工荒” 经济复苏 农民工 珠三角 春节后 企业
  • 简介: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资料,2002年第一季度香港GDP虽同比实质性下跌0.9%,但对比2001年第四季度下跌1.4%已经收窄。经季节性调整的GDP与上季度比较则回升0.3%,和2001年第四季度下跌的0.1%相比有所改善。另外,香港第二任行政长官上任后,香港将引人高官问责制,以提升施政效率。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外围环境的持续改善,特别是美元回落等利于出口的因素的呈现,香港经济可望在下半年走出低谷。

  • 标签: 香港 经济复苏 GDP增长率 2002年7-12月 行政效率 投资环境
  • 简介:[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6日]中国经济形势近几个月来疾速好转,在政府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工业产出、银行信贷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加速上扬。中国政府接下来的挑战是维持这种增长势头,有效控制正在浮现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中国经济对政府资金的依赖。

  • 标签: 中国经济形势 《华尔街日报》 风险 中国政府 经济刺激 工业产出
  • 简介:经过10年的经济衰退,日本的市场、消费以及曾经举步维艰的行业都开始起飞。下面就是数字后面的故事。

  • 标签: 日本 经济增长 需求 市场 消费
  • 简介: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细胞,当发生公众对该企业品牌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等表现特征的品牌危机时,将会使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如何采取正确策略使企业的品牌度过危机,并在危机中抓住契机迅速复苏,已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和专注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品牌和品牌危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品牌危机特征和产生原因,提出企业品牌危机后的复苏策略。

  • 标签: 品牌 品牌危机 复苏策略
  • 简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通胀,并对各国正在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质疑。这些声音将是避免货币政策出现重大失误的重要牵制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与暂时还看不见的通胀作斗争。保持当前的宽松政策同时作出微调或许是合理选择。

  • 标签: 通胀 威胁 货币政策 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