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引入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概念来分析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分布相对于工资来说有没有倾向性,并以此判断女性的行业分布是否有歧视的成分.我国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系数较高,而且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我国女性劳动者在行业分布上受到歧视的可能性比较小.

  • 标签: 就业 性别歧视 行业隔离 行业-工资倾向
  • 简介:<正>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再掀高潮。然而,人才市场却筑起了“性别壁垒”。据报道,一位IT专业的女研究生怀揣着学位证、翻译证、软件工程师证前去应聘,尽管学历高、能力强,却因“只招男生”而被多家公司拒之门外。现实中,这位女生的遭遇并非特例。近年

  • 标签: 毕业生求职 女研究生 学位证 软件工程师 求职过程 女毕业生
  • 简介:<正>婚姻以两性生理差别为其自然基础,这一观念几乎无可置疑,不可动摇。问:婚姻为何必须以性别为基础?答日:非以性别为基础的婚姻有违自然。再问:为什么非以性别为基础的婚姻有违自然?答者再答曰:婚姻性别的自然要求,就像饮食男女一样,是自然而然的,非人为所能改变,"自然"就是婚姻以性别为其自然基础的终极理由。婚姻的性别基础一旦披上了"自然"的外衣,也就剥夺了质疑动摇的可能,同性婚姻也就因缺乏自然正义而遭到了异性婚姻的打压排挤。

  • 标签: 婚姻关系 性行为 性别 生育 同性恋者 社会建构
  • 简介:文章通过对一个葬礼的个案考察,分析了农村人情仪式活动中的性别分工状况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性别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仪式性活动还是非仪式性活动中,性别分工都呈现男主女辅的情况,且性别分工明确而严格。仪式活动中性别分工极为严格,并通过神秘化的性别禁忌,维持男性中心的父系传承体系,而将女性完全排斥在家族重大事件之外。非仪式活动中性别分工相对不那么严格,但仍旧有习俗的制约,这种性别分工农村的父系家族格局密切相关,主要由男性体现人情关系网络,女性交往被隐藏其中,其背后仍旧具有男主女辅的性别等级关系。

  • 标签: 人情仪式 性别分工 性别关系 皖北农村 葬礼
  • 简介:“社会性别”是美国第二渡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认识论概念。随着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性别”也在全球化。梳理讨论30年来“社会性别”的意思和意义发现:它在源发语境中有延伸变化;它在中国妇女研究里逐渐被接受和被修正;它与全球资本和全球政治经济权力有暧昧关系。

  • 标签: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 身份政治 去解放 社会性别主流化
  • 简介:女性主义对中外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性别本质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两性的命运主要由自己而非生理决定,从而清除了中外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宿命论错误,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其批判还冲破了男女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传统性别思维模式,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建立了多元并存、亦此亦彼的新性别思维模式.

  • 标签: 女性主义 解构 性别本质主义 贡献
  • 简介:社会性别主流化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指引.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成立于2001年的香港社会性别专责机构——妇女事务委员会一直致力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施,特别是在政策范畴(制定、推行、实施)的参与和监督方面,有效地推动了香港地区的社会性别平等事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香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经验可为中国大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答和参考.

  • 标签: 社会性别主流化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战略 香港
  • 简介:身体是伊格尔顿近年来讨论审美伦理关系问题的核心关键词。作为审美形式的古希腊悲剧同时充当着伦理、政治工具和哲学工具,既能重现又能反思现实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宣泄说身体关系密切;18世纪英国关注"道德观念"的哲学家们则认为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和谐一致的,伦理和审美都以身体为基础,以想象中的"摹仿"为前提。审美和伦理问题必须借助"身体"来实现个体与总体、法则欲望、道德知识之间的紧密链接。劳动和审美都是个人身体之潜能的全面展开,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但享受劳动本身的劳动和享受美德本身的美德,则是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的一致之处。伊格尔顿试图建构的唯物主义伦理学,其理论源头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身体为轴心的美学和伦理学。

  • 标签: 摹仿 身体 伦理 审美 伊格尔顿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女性解放从对人格平等的憧憬开始向着政治觉醒的方向转化。女国民意识是这一时期女性政治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识和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女性革命先驱们期许革命时尽国民之责任,也期待革命成功后男子共享国民之权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女性心怀憧憬,提出了女子参政的要求,并为此掀起了民初的女子参政运动。但女子参政要求不仅遭到了袁世凯北京临时政府的否决,在以孙中山为首、由革命派控制的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获得通过。女子参政运动的失败,体现着鲜明的性别歧视面相,也女性的弱势性别认识上的误区密切相关。

  • 标签: 辛亥革命 男女平权 女子参政 性别歧视
  • 简介:基于存在男性偏好的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性别失衡治理方面的相关二手数据,采用了公共治理的6要素理论框架,分别从目标、理念、结构、机制、工具和绩效方面总结和比较了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巴基斯坦性别失衡治理模式。研究发现,5个国家和地区在治理目标和理念上有较大的共同之处,在治理目标上主要是针对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的治理,在治理理念上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并重;但在结构、机制、工具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导致了治理绩效的不同。其中治理较为成功的是韩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治理结构、机制和工具。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分别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或治理工具方面存在一些局限,从而导致其治理绩效不明显。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性别失衡治理 公共治理 国际视野 比较
  • 简介:“四自”植根于华夏文明的沃土,社会性别则源于西方社会,两者在思想理论渊源、文化背景、语言表述及内涵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许多共通之处。无论是“四自”精神,还是社会性别观念,它们均属于世界妇女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的交流沟通,将加强东西方妇女对于共同处境及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认识,激励她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在两者的交流沟通方面,我们应当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两种极端倾向,自觉地采取一种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提高的科学态度。

  • 标签: “四自”精神 社会性别意识 交流与沟通
  • 简介:2006年12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亚洲地区性别法律比较研究”首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和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柬埔寨、伊朗、蒙古、泰国、越南和中国等6个国家法律界、妇女界、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的3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五个主题: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法律改革、司法保障面临的问题;立法、法学研究和教学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平等权的法律实践:机制和程序保障;《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国家层面的实施;法律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最佳实践。

  • 标签: 社会性别主流化 法律比较 亚洲地区 法律领域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女性青少年瘦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该现象的成因认同问题具有相关性。青少年期是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女性青少年瘦身的实质即通过塑造身体以获得个体或社会的认同。对于女孩自身以及社会而言,这种获得认同的方式均存在诸多风险,理当予以重视和消解。

  • 标签: 瘦身 身体 认同 女性 青少年
  • 简介:性别自主决定权,指自然人享有的自由决定其性别的权利。性别自主决定权兼具人权和人格权的属性,它体现的是人性尊严和人格自由。自然人行使性别自主决定权受自身健康状况、年龄以及权利存在的目的的限制。实施变性手术前,医生对患者负有告知义务,医生应告知患者变性手术的风险。侵犯性别自主决定权的民事责任形式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 标签: 性别自主决定权 性别 变性症者
  • 简介:就业性别歧视成为女性实现劳动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其他平等权利的障碍。但是,现实中这种平等的就业权很难得到实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就业歧视会给社会造成众多不良影响。本文从法律上对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就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完善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对策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 标签: 就业歧视 性别就业 歧视法律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一个个案的研究,从社会记忆理论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农村地区生育实践中的性别偏好.

  • 标签: 性别偏好 农民 社会记忆
  • 简介:<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会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社会成员个人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妇女工作和妇女运动也包含于其中。在新形势下,中国妇女运动迫切需要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妇女运动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争取男女平等。这种要求正如恩格斯谈到平等观念时所指出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

  • 标签: 男女平等理论 性别 妇女运动史 中国妇女运动 历史关系 观念的形成
  • 简介:7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婚姻家庭案件审理中的性别视角研讨会",来自国内司法实务部门和政法委、妇联以及美国律师协会的近40名代表参加了交流研讨。他们从不同的侧重点,将"性别"这一长期被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边缘化的问题再一次认真慎重地摆在了桌面上,不是简单地就问题而呼吁,而是直接将"性别视角""正义质量"联系起来,带给我们颇有深意的思考。

  • 标签: 家庭暴力 性别视角 司法正义 婚姻家庭案件 司法实务 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