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重新恢复传统保甲连坐制度来维持基层社会稳定,但其连坐处罚的制度设计欠系统明确,内部对处罚的轻重存在明显意见分歧,地方往往无所适从,加上国民政府的保甲连坐根本无法改变乡村原有政治生态,保甲这一威胁震慑的传统控制手段落后于中共基于利益满足的基层制度创新,在心理上损害了基层一般民众、地方精英及保甲人员利益,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影响了保甲制度其他职能的发挥。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保甲制度 连坐处罚 制约因素
  • 简介: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十年间,是民国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童子军教育在各方面多有开创发展,经历了从“西化”到“本土化”的过渡,也开启了民国教育“现代化”的先河。但受到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政策及其“双重效应”的制约,童子军教育在性质上经历了由“半公半私”到“收归党办”的转变,在教育目的、制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也都带上了强烈的“一党专制”的政治色彩。如此军事训育不仅钳制禁锢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个性解放,也淡化了已取得的教育成果,扼杀了童子军教育原本蕴涵的勃勃生机。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党化教育 军事训育 1927—1937年 中国 教育事业史
  • 简介:国民政府成立后,新疆地方统治者金树仁表面上归附中央政府,实际则借助新疆孤悬塞外的地理环境割据称雄.国民政府曾想武力谋取新疆,但因内部纷争无暇西顾;利用国民党组织向新疆渗透力量,也因金树仁的阻挠收效甚微.盛世才攫取新疆政权后将国民党势力彻底逐出新疆,国民政府从金树仁手中谋取新疆的设想失败.

  • 标签: 国民政府 金树仁 新疆
  • 简介:“取之于渔,用之于渔”是国民政府早期渔业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因此,渔业税费的征收成为这一思路践行的现实举措,但问题在于国民政府意识形态建构的弱化及政治结构一体化的缺失使其无法通过组织建构的有形体系来实现渔业税费的征收,而只能通过政府的权威以及社会名流的声望等无形资源来寻求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在实践中,这一无形资源因缺乏意识形态认同的支撑而显得软弱无力,导致民众在现实利益的诉求中不断排拒乃至解构政府的主张,并迫使政府不得不放弃“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建设路径。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渔业建设 税费
  • 简介:国民政府时期,体育发展在思想观念、体育竞赛、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是"体育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民国时期学校体育制度的变化和举办的几届全运会充分地体现了国民政府促进体育发展的主动性。民国时期体育发展是仁人志士基于对"体育"改变国家命运、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认识基础上推进其逐渐转型的,在"体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促进了体育的全面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历史视角来看,国民政府的体育发展措施不仅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激发了国民爱国的热情,鼓舞了全民抵御外侵的士气,而且其普及体育、增强民族体质的策略对于今天"全民健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国民政府 体育发展 启示
  • 简介:农民负担问题反映的是农民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它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国民政府时期,甘青地区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以农业为主,田赋成为农民的主要负担。由于政府财政管理缺失、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等因素,致使农民田赋繁重,这无疑给国民政府时期的甘青地区社会良性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标签: 甘青地区 农民负担 原因
  • 简介:抗战爆发后,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政府“有钱出钱”的号召,纷纷捐款献金。国民政府为统一管理和鼓励民众捐款献金,制定了相关捐款献金收支与奖励办法,这对于当时的抗战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之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这种金融管理办法对当时抗战的重要意义和我们今天可借鉴的所在。

  • 标签: 抗战时期 捐款 管理 奖励
  • 简介:十三世达赖喇嘛掌权期间,英国(英印政府)、俄国和中央政府的力量在西藏地区胶着,西藏亲英势力的分裂活动不断,形成严重的"西藏问题"。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致祭、册封、悼念等有效措施,促进了西藏政局的良性转变,

  • 标签: 十三世达赖喇嘛 圆寂 南京政府 西藏
  • 简介:关于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初、中等教育问题之研究,学术界多侧重于教育实践之探讨。而将近代中国人关于宁夏初、中等教育的思想主张与实践综合加以考察方面,尚未见学界有专文发表。笔者将这两方面问题联系起来加以梳理,希能有助于对民国时期宁夏初、中等教育问题之全面思考,推进宁夏近代史的研究。

  • 标签: 国民政府时期 宁夏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中国 思想主张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法制建设初期,地方法院在已构建的法律框架下,基本上依据法律规定行使了相应的审判权。从判决结果看,违法者大都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一些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等级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牵涉妇女问题的案件中,妇女权益并没有受到切实的保护。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法律表达 地方审判 判决书
  • 简介:为了实现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后,就提出了废止扃闱制。然而为慎重起见,废止扃闱制的试验,先从部分省举行的普通考试做起,后拓展到1934年全国首届普通考试。至于第二届高等考试,只是改革扃试制度。1935年举行第三届高等考试,才不用扃试制度,但在总结经验时,又提议恢复扃闱制。经考选委员会于1936年决议:拟于扃闱制外,兼采不扃闱制。以上可见,废除扃试制度是在抗战以前,而不是在抗战时期。废除扃试制度的同时,一是建立防弊制度,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二是领导垂范,严格考试管理;三是考试简便与经费节约,实现了考试内容现代化,使政府选拔了所需要大量人才。

  • 标签: 民国公务员考试 公平公正 考试简便 经费节约 现代性
  • 简介:摘要: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战时统制经济体系,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同业公会的管制,相当程度上借助了同业公会的民间组织资源来进行战时经济统制,维持了市场经济的相对稳定并对支持抗战胜利起到一定作用。但同业公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又不完全是合作与配合,同业公会在政府管制下行为会有一定被动性和消极性,使其在配合政府工作的同时也在努力争取自身的权益。

  • 标签: 抗日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 同业公会
  • 简介:"战时应作平时看"的基本思想是保持教育的正规化,即现行学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基本不变,而不是将各级学校办成"战时短期训练班".这一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没有被打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使战时高校科研继续发展,避免了人才断层,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战时应作平时看 教育方针 现代化
  • 简介:中央及省执行委员会为省政府监督机关16,  34《省党部规定县市党部与县市政府关系》,「省政府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省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之下

  • 标签: 世界政治论文 体制剖析 党政体制
  • 简介: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先后与与苏联、美国签订易货还款协定,资源委员会统制开采的贵州汞矿有了稳定销售市场后得以迅速发展,对外易货还款创收一定外汇的同时,也为资源委员会、贵州地方政府和从事汞矿开采的商民创造了一定财富。1942年之后,在国际汞价管制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之下,资源委员会唯有牺牲民营汞矿和官营工矿矿工的利益来维持易货还款的继续,贵州汞业也走向衰落。

  • 标签: 抗战 易货还款 贵州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证明政权的正统性,在教科书中强力塑造孙中山的“国父”形象,构成了以孙中山崇拜为核心的多重乐章。“孙中山”“总理”和“国父”成为国民党执政后出现频度最高的政治符号,通过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规整,起了稳固政权的作用。分析这一特定时期教科书中孙中山国父形象的建构路径,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孙中山,另一方面也能为当前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

  • 标签: 国民党 教科书 孙中山 “国父”形象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县政府"裁局改科",这应放在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政府生存环境,以及政府管理制度化发展的视野中去认识.实际上,裁局改科的实施,既是"剿匪"各省在特殊环境下的内在需求,也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逻辑.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县政府 裁局改科 管理制度化
  • 简介:摘要中国近代义务教育自清末到民国,推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时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从1929年开始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义务教育有了一定发展。在此过程中,河北省通过建立专门领导机构义务教育委员会,推广短期义务教育,使本省义务教育普及事业艰难中缓慢推进。然而,由于经费和师资等问题,河北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底下,普及效果并不理想。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北义务教育事业彻底废止。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河北省 义务教育
  • 简介: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是中国政治最为纷乱、复杂的时期。在这期间,不仅各种政权对峙,党派林立,而且即使是一个政党的更迭,也是相当复杂,中国国民党及附属于国民党之下的政权机关、民意机关的产生与发展,即属明显一例:为给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楚的线索与相对明了的轮廓,选编者特从国民政府考试院于1940年编制的《党政建制图表》内的近百幅图表中,选择了密切相关的革命团体图表、革命政府图表及民意机关图表,共同组成此组史料,以供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党政建置及民意机关更迭概况之专家学者参考。文内大的标题为选编者所拟。

  • 标签: 辛亥革命前后 南京国民政府 政治 民意机关 中国 党组织
  • 简介: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其实施原因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需要立足具体的时代情境加以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区制改革的实施,以“教育独立”为目标,不同于此前“党化教育”的宗旨。考察这一政策转向的原因,涵盖了个人理想、集体共识、政府支持和社会呼应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梳理这一过程,从个人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有助于厘清大学区制改革的实施背景,认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张力。

  • 标签: 大学区制 改革 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