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霍桑作为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批判,对灵魂的拷问,对世界的悲观。他对清教主义持批判态度,却又无时无刻不受到身为清教徒的妻子索菲亚的影响。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似乎流露出了对科学的否定态度,对科学家的不满。这也说明他保留了清教思想。该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胎记》的解读,结合美国十九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试图解析霍桑对科学发展的真正态度,重新定位他的科学观。
简介:1934年12月10日,结构主义语言与文学研究的先锋一一布拉格语言学会召开了一次会议,专论学会成员扬·穆卡洛夫斯基的长期研究成果。穆卡洛夫斯基主要研究19世纪早期米洛塔·波拉克的诗歌《论自然的崇高》。该诗歌是穆卡洛夫斯基假设验证的试验场,他假设每种文学变化都具备双重动机:内在动机即文学系统发展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社会领域中与文学互相影响的其他需求。其中一位与会者,一位年轻的批评家查维斯·卡兰德拉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了穆卡洛夫斯基的论文。他提出了两种反对结构主义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观点,即该方法关注于创造主体的物化,以及忽视影响着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所有现象的经济基础之中介作用。
简介:20世纪初期跟当今一样,全球品牌倾向于将它们的全球广告本地化来迎合当地消费者,但全球广告商一直面临着该如何在不同文化中传达不同信息等问题。本研究分析了特选配对的中英广告,探讨广告是如何在文案中构建中国消费者和相对应的当代美国消费者的。在这些广告中我们发现除了文字和图片元素的翻译外,往往还有很多细微的顺应。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广告进行符号学重构式的文化解读,从而揭示这些顺应是如何引起广告在中国消费者文化系统内的解读的。如果美国广告原文案属信息型或者仅体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转换型,其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通常会被重新设计,以产生跟中国社会价值相关的转换型的解读。如果原文案已经能够提供跟中国价值相关的解读,则只需要细微的顺应。本研究阐述和证明了对广告的深入文化解读重构的必要性,这种方法可以解释那些虽然细微却通常引起跟原广告非常不一样解读的顺应。
简介: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话剧《玩偶之家》,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主要描述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的自我醒悟过程。深刻反映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地位开始提升的社会现实。该文主要从女性工作、经济收入、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性别歧视方面探讨当时西方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表象,并探索女性地位出现转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权运动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