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绝句四首》之三是杜甫创作于草堂的一首普通绝句,却反映了杜甫独特的生活美学与诗歌美学。这首诗在内容上貌似浅易,却透露出杜甫东下江左的打算与拒绝官场的立场,反映了杜甫人生观念从关注政治到关注平凡生活的变化,具有深度。这首绝句突破了绝句“正格”,对起对结、貌似不相连属显示了杜甫特有的诗歌美学追求,而以小见大手法的使用,更有助于拓展诗境,体现杜诗的崇高感。一首小诗,亦显示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巨大创新能力。

  • 标签: 杜甫 绝句 正格突破 崇高感
  • 简介:近十多年来,我国报告文学创作保持了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诞生了不少好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现实题材占绝大多数,表现出作家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感,从不同侧面回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艺术成就也是上乘的.

  • 标签: 人文关怀 关怀杨黎光 报告文学解读
  • 简介:《因为风的缘故》是爱情诗疗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教会人如何幸福地婚恋的诗,是“爱的艺术”“婚姻的技术”。它是百年新诗史上少有的现代爱情诗,追求的是将古代爱情的忠贞和现代爱情的情趣,“爱欲”与“文明”、“肉体”与“灵魂”水乳交融,它使“诗疗”承认的低级情感及身体快乐,与“诗教”倡导的高级情感及道德愉快相得益彰,更多地偏向后者,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 标签: 爱情 爱情诗 情趣 诗教 自动写作
  • 简介:鲁迅在翻译新名词时,非常注意其精确性和科学性。这是由他的语言观决定的。他认为,语言应该精确地反映指称对象,而汉字并不能准确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它源于象形,书写繁复,导致了言文不一和大众识字困难,并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平等。为此,鲁迅主张汉语拉丁化。这种推崇声音而贬低文字的倾向,与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存在着某些异同,同时也影响到了鲁迅的文学观、写作观和个人认同。

  • 标签: 鲁迅 译名 语言哲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内传播学研究的逐步开展,有关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工作已有初步的进展,但从发展传播学视角探讨分析农村电影的创作及社会意义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关电影媒介与农村改革发展、城镇化建设等作用关系的研究成果尚付阙如。本文运用发展传播学尤其是参与式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影《土地志》进行典型案例解读,以期对我国农村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发展传播学 参与式发展 土地流转 农民主体性 《土地志》
  • 简介:《玛拉和丹恩历险记》是多丽丝·莱辛晚期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姐姐玛拉的形象是有悖于传统男权制度的女性形象。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如何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抗,从而体会莱辛的创作思想和带给人们的启发。一、女性主义简介女性主义是随着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广大女性开始独立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争取教育、就业、政治.

  • 标签: 女性意识 新女性 女性主义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
  • 简介:年近80岁的老作家莫树材写了一个30年前的青春励志微型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从创意内容到写作方法的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先来还原这篇《骤雨中的阳光》的故事情节:故事主人公"我"和学徒工友小张、小李、小黄为躲一场南方夏天的"白撞雨",挤进了一个骑楼,与一个拿着《电大语文》的"女兵"相遇。

  • 标签: 故事情节 阳光 解读 留白 场景 微型小说
  • 简介:2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在2017年重点期刊编校质量抽查中,编校差错率在(0-1/万)的优秀期刊77种,其中,《民族文学》的编校差错率为(0.03/万),编校质量居被抽查的文学期刊之首。

  • 标签: 《民族文学》 编校质量 抽查情况 文学期刊 报刊 广电总局
  • 简介: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作为朝圣者的向导给予了朝圣者引导与慷慨的帮助。不仅如此,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埃涅阿斯的“冥府之行”也是但丁写作其史诗的典范。本文选择了《神曲》中的四个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不仅能看到但丁对维吉尔的模仿,也能看到但丁从圣经角度对维吉尔进行的改写。通过这些改写,但丁揭示了其对“喜剧”的理解—它并不仅指诗歌从悲惨到幸福的旅程,也指基督教的内涵:即拯救。

  • 标签: 《埃涅阿斯纪》 喜剧 冥府
  • 简介:卫方济(1651—1729)在中国礼仪之争最后数十年纷繁复杂的气候下发表了《中国六大经典》和《中国哲学》两部译作。为能使中国基督徒免于种族身份与宗教身份难以兼容的尴尬处境,他探索出了以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阐释儒家经典的一种文本研读模式。因而卫方济的译本有着相当的自由性—他尝试将儒家经典文本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或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相融合,而非仅从文字层面来进行翻译。这一融合得以展现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共通性与超越文化藩篱的普世真理。正是这一融合使克里斯蒂安·伍尔夫、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伏尔泰等哲学家深受启发:它是尚未被殖民与后殖民理论禁锢的纯理性理念,是那个文化交流还未被西方思考模式固化的时代话语丰林中的一枝秀株。

  • 标签: 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政治 经院哲学 新儒学 阐释学 美德伦理学 早期启蒙思想
  • 简介: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纵观其大略,无非在写作空间领域开疆拓土,到现在为止琳琅满目,无所不至其极.其不同主要反映在主张上.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朦胧派.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

  • 标签: 诗歌流派 20世纪70年代 叙述 意识 原乡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