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探索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诊断仪器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9例,缓解4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是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52例来我院接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探讨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方法对我院住院诊断为乙肝并且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与HBV的关联性.测定再障病人T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40例乙肝患者同时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乙肝8例,急性黄疸型乙肝2例,乙肝肝硬化30例,急性再障为2例均为急性黄疸型乙肝,慢性再障为38例。40例患者入院前均未使用过影响血象的药物,20例予以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我们发现,予以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慢性再障有所改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18例未抗病毒治疗的有乙肝病史的慢性再障,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死亡率高,预后差。2例急性再障因肝衰竭其他合并症死亡1例,好转1例。测定T细胞亚群提示CD3、CD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5),CD8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O.5)。结论乙肝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HBV有关联性。其发病机理似乎系干细胞缺陷而非细胞免疫介导,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乙肝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以治疗原发性肝病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为主,血液病方面对症支持治疗,随肝病好转血液病逐渐同时恢复,预后较好。急性乙肝合并急性再障疗效差,死亡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了解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所占比例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观察近五年来在本院接受诊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HAAA所占比例,并将其与非肝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液常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诊疗及干预等进行对照。结果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占SAA的比例为3.3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在进行临床治疗前均进行检查,并确定其血常规、骨髓象等均无异常;2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24例(92.4%)三种(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经检查后呈阴性,2例(7.6%)乙型肝炎病毒,并按抗原种类此病毒又分为HBsAg、HbeAg,它们均成阳性;24例(92.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在急性黄疽型肝炎后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降低时患病;经过6个月临床治疗后内,再次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比较,早期发病率与感染相关病死率均显著增高;但HAAA组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72例,对他们在我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7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基本痊愈的4例,占了5.6%;基本缓解的22例,占了30.6%;明显改善的14例,占了19.4%;进步的20例,占了27.8%;无效的12例,占了16.7%;肾阴虚型32例,有效25例,有效率为78%,脾肾阳虚型40例,有效35例,有效率为87.5%,总有效率达到了88.3%。结论证明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探索发现新规律,争取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其中SAA的总有效率为20.0%,CAA的总有效率为60.0%。病程小于6个月的CAA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病程在0.5~2年之间及大于2年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首先明显升高,然后是血红蛋白计数增多,其后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最后为血小板计数升高。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进行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抑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8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单纯环孢素A和免疫抑制联合环孢素A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免疫抑制疗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血常规检验在疗效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