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产房分娩安全核查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产妇随机抽取80例进行对比研究,按平行分组法分为管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管理组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产房分娩安全核查表进行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组40例产后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40例产后并发症发生10例,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管理组,数据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管理组40例中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40例中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72.5%,管理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数据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产房分娩安全核查表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患儿监护人雾化核查单在小儿雾化治疗中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我科住院接受雾化治疗的196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除由执行护士在雾化执行单上签字方法外,还采用患儿监护人在雾化核查单上签字的方法。2012年5月我科住院患儿2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查对,即由执行护士在雾化执行单上签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并进行X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儿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雾化治疗中实施患儿监护人在雾化核查单上签字,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强护士责任心,体现家长的监督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品管圈理论运用于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安全核查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管理。分别观察两组TIMEOUT执行率以及对手术安全核查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TIMEOUT执行率为100.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同时各项手术安全核查未落实到位情况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手术前后的安全性和TIMEOUT执行率,将安全核查落实到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PDCA循环对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影响。方法医院在2016年5月开始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中实施PDCA循环,比较PDCA实施前的2016年1月-4月及PDCA实施后的2016年5月-8月的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门诊手术安全质量。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PDCA循环实施后门诊手术安全质量评分中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和手术记录评分均高于PDCA循环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可并提高门诊手术安全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护理核查单在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日昆山爆炸事故患者35例为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烧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核查单,记录患者气道护理的过程,核查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气道评估、气道护理措施、气道护理评价4部分,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地气道护理干预措施.另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气管套管意外脱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气管套管意外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设计的人工气道护理核查单能够更为完整、准确记录患者气道相关病情变化,显著降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关键词成批;烧伤;人工气道;核查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23-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核查式清单在急诊抢救室物品交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用传统方法进行抢救室物品交接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3月采用手术核查式清单进行抢救室物品交接为实验组。对两组物品交接时间以及物品完好备用率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试验组物品交接时间明显少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物品完好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急诊抢救室物品交接时间及物品完好备用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为随时抢救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结论手术核查式清单在抢救室物品交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明显缩短抢救班接班时间,提高物品完好备用率,保障随时满足急救病人所需,且效果显著,可在急诊物品交接中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