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相关抗感染预防措施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4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4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按计划给予严格的抗感染预防措施。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人数40例,感染率8.77%。实施了预防措施的实验组感染人数24例,感染率5.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64例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23例(35.94%),下呼吸道感染18例(28.12%),胃肠道感染13例(20.31%),泌尿系统感染10例(15.63%)。结论消化内科院内感染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而抗感染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且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为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发生医院感染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统计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结果11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64株(58.2%),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杆菌21株(19.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酵母样真菌25株(22.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分布分别为呼吸道74例(67.3%)、泌尿道23例(20.1%)、口咽部7例(6.4%)、胃肠道4例(3.6%)、及其他2例(1.8%)。结论对于发生医院感染的肺癌患者病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并HIV感染病人发现状况与临床特征。方法对某院接治的所有结核并HIV感染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随后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6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进行实验室检查后给予胸部X线片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例就诊延误,延误率为8.82%,13例诊断延误(19.12%),11例发现延误,16.18%。其中发热症状有32例(32.35%),有29例咯血(42.65%),41例消瘦(60.29%),37例贫血(54.41%),27例气促(39.71%),52例咳嗽(76.47%)。结论由于结核病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无特异性,所以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常出现漏诊或诊断延误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多方面检查,将检查结果相结合,尽量做出正确诊断,方便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分析传染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具体的感染情况。结果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的2590例传染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共有120例,其中以肝病科最为多见,感染发生率40.83%(49/120),感染科院内感染发生率28.33%(34/120),呼吸科医院感染率12.5%(15/120),妇产科医院感染率14.17%(17/120),其他科室感染率4.17%(5/120)。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其中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比例为49.17%(59/120),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真菌,比例为61.17%(63/103),明显多于其他病原(P<0.05)。结论医院整体工作中医院感染工作是重中之重,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护,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住院患者获得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来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和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5678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4.1%(230/5678),感染部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呼吸道系统感染40.0%(92/230)、手术部位感染22.2%(51/230)、胃肠道感染17.4%(40/230)、泌尿系统感染8.7%(20/230)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7.0%(16/230),其他感染4.8%(11/230);病原体共检出106株,其中G-杆菌44.3%(47/106),G+杆菌31.1%(33/106),真菌24.5%(26/106)。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住院患者获得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较长、年龄偏大、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因此,医院方面必须要强化对符合以上因素中一种或者几种因素的患者的监控,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以及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