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危人群中性传播感染(ST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鉴于HIV暴露前后预防的成功经验,化学预防STI传播是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开展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暴露前还是暴露后,多西环素均能有效降低STI发病率。本文通过对STI化学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化学预防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化学预防 高危人群 多西环素
  • 简介:摘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多数STD的口腔表征不仅具有特征性,且常常是其首发、早发、必发的临床表现。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必须熟悉STD的口腔表征,以利早期做出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监测,阻止STD的传播。同时,要求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本文着重介绍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表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梅毒 口腔表征 临床表现
  • 简介:<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种:

  • 标签: 病毒感染 皮肤粘膜破损 传染途径 阴道分泌物 性行为传播 肛交
  • 简介:1994和1996年在古巴哈瓦那的一个中心诊所CiraGarcia对因阴道异常分泌物前往妇科就诊的妇女进行研究。用革兰氏技术和培养对宫颈内和阴道渗出物进行病因学检查。也进行了念珠菌和与细菌性阴道炎、阴道滴虫有关的病原体分离鉴定。另外,对男女患者均进行了梅毒(VDRL)和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阴道滴虫 细菌性阴道炎 异常分泌物 血清学试验 病因学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妇女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其中85%为生育年龄妇女,然而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将从艾滋病的概念、流行概况、艾滋病传播途径、临床分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母婴传播 预防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伟哥(Viagra)可以帮助阻止疟疾的传播。通过把引起这种疾病的恶性疟原虫变硬,伟哥能使被感染的红细胞失去弹性,并促使脾脏将它们从血液中过滤出来。虽然这并不能阻止人类感染上疟疾,但它能够阻止那些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携带有疟疾寄生物病人的血液时不会携带上这些疟疾寄生物,因此它能够阻止疟疾传染到其他人身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来说,艾滋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医学难题。那么,有关读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蚊子是否传播艾滋病?众所周知,蚊子是吸血的昆虫,疟疾的传染是由于蚊子吸入病人血后,如再吸入健康人血液时,早前残留于蚊体内的病人血液可进入健康人体内而引发传染。因此,类同的传染途径,是否蚊子吸吮患艾滋病人的血液,亦会传染于健康人身上,在此给予一定的解答。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健康人 血液传播 昆虫 发病率 传染性
  • 简介:摘要自2019年底,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来,展现了我国对未知病原鉴定的能力。目前,报道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其他传播途径还有待证实。本文讨论了2019-nCoV的可能传播途径,现有研究证实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可能性比较大,气溶胶传播、泪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仍有待证实,为2019-nCoV的防控及公众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途径 病毒
  • 简介:<正>江阴文明体育塑胶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建造体育场地和生产塑胶跑道铺装材料的双资质企业。公司注册资本达千万元,并有一座占地超一万五千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其生产的铺装材料有EPDM彩色颗粒、MDI粘胶剂、聚氨酯跑道材料,硅PU球场材

  • 标签: 现代化工厂 铺装材料 粘胶剂 工程业绩 聚氨醋 施工队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足口病,听起来像是个恶狠狠的“小怪兽”,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这种病在幼儿中尤为常见,症状包括口腔、手、足等部位的小疱疹,有点像水痘的“小兄弟”。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手足口病的症状并不严重,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也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不时掀起一些小规模的“风波”,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地方,一旦有孩子“中招”,很容易在小伙伴之间迅速传播。好消息是,预防手足口病并不是什么难事。就像我们平时防范流感、感冒一样,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就能大大降低“中招”的风险。毕竟,对于任何疾病,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在接下来的内容里,让我们一同揭开手足口病的“神秘面纱”,学习如何与它“和平共处”。认识手足口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