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移植后肺毛霉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中心诊断的3例肺移植后肺毛霉病患者的资料,并以“肺移植、毛霉”为中文检索词,“lung transplantation、mucormycosi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1980年3月至2020年7月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入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中心肺移植后肺毛霉病发病率为1.06%(3/284)。另检索出相关文献10篇,符合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12例。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肺移植后13例,心肺联合移植后2例,平均年龄(47±20)岁。9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培养临床诊断,3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1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1例经尸检、1例经外科手术确诊。15例患者中10例在肺移植后90 d内诊断肺毛霉病。全部15例患者中病死7例。肺移植后90 d内诊断肺毛霉病的10例患者中病死7例。从肺移植后到诊断肺毛霉病的中位时间为112.3(5~378)d。结论肺移植后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肺移植后肺毛霉病病死率高,在术后90 d内更为显著,药物联合手术切除可能有助于疾病转归。

  • 标签: 肺移植 肺毛霉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尿道透明细胞癌(CC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即墨医院收治的1例尿道CCA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为36岁女性,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个月就诊,术前经综合检查诊断为尿道癌,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输尿管皮肤造口+全尿道切除+阴道前壁切除及阴道重建术+盆腔淋巴结、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为CCA。术后未行其他治疗,定期随访1年,病情稳定,生命质量尚可。结论尿道CCA由于侵袭性高,且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时大多为T3期以上,多数伴有淋巴转移甚至骨转移,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是首选。辅助放疗或化疗尚未证实可改善生存率。

  • 标签: 尿道肿瘤 透明细胞癌 病理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例胃CF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CFT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胃CFT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3岁(18~63岁)。7例发生在胃体,2例发生在胃底。大体检查示均为实性单发结节,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硬韧,肿瘤长径0.6~1.5 cm。镜下观察可见在大量胶原化的间质内稀疏分布梭形肿瘤细胞,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9例均可见沙砾体或钙化。9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3例表达CD34,均不表达PDGFRA、SMA、SMMS-1、Desmin、ALK、DOG-1、CD117、S-100、β-catenin、CKpan及calponin,Ki-67阳性指数1%~3%。结论胃CFT好发于中老年人,胃体多见,体积较小;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要与多种好发于胃的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胃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间变性肉瘤(anaplastic sarcoma of the kidney,ASK)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儿ASK的一般资料、治疗经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以"肾间变性肉瘤""儿童"和"anaplastic sarcoma of the kidney""child"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4月的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1岁女童,因发现左腹部肿物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位,行左侧瘤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光镜下肿瘤呈囊实性改变,实性区可见未分化的卵圆形、梭形细胞弥漫分布,其间见较多间变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WT1、Virnentin、S-100、CD99和Desmin阳性,Pax-8和EMA阴性。术后患儿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篇文献20例儿童ASK,结合本院此例,共2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4.3岁;肿瘤位于右肾12例,左肾6例,3例左右侧不明确。肿瘤直径平均13.5 cm。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2例;另有分期不明确2例。全部患儿病理检查报告镜下可见未分化梭形细胞,16例(76.19%)可见软骨样细胞分化。术前有14例(66.67%)诊断为间变性Wilms瘤。4例单纯行瘤肾切除术,17例行瘤肾切除结合化疗治疗。15例获得随访,术后1.2~1.5年死亡3例,其中Ⅲ期2例,Ⅳ期1例。结论ASK是一种罕见的细胞广泛间变性改变的恶性肿瘤,需与间变性肾母细胞瘤等肾肿瘤相鉴别,依靠病理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肾间变性肉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硫酸铜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硫酸铜中毒的时机及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硫酸铜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以"硫酸铜""中毒""血液净化"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copper sulphate/cupric sulfate""poisoning""blood purific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口服五水硫酸铜14 h"入院,中毒第2天行血浆置换+连续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治疗4 d,肝酶及肌酐指标正常,10 d后患者康复出院。文献检索后经过筛选剔除,共检索到13篇文献,共报道病例14例,经血液净化及驱铜、保肝等治疗,均康复。结论急性硫酸铜中毒出现以溶血、肾脏损伤为主的多脏器功能损害时,驱铜、脏器支持结合血液净化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硫酸铜 中毒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选择纳入报告PICUs QI干预的英文同行评议文章。筛选标题和摘要并回顾文章以确定其是否符合QI标准。数据抽取采用结构化模板抽取数据。采用质量改进最低质量标准集(quality improvement minimum quality criteria set,QI-MQCS)评估纳入的文章质量,量表评分0~16分。数据合成确定的2 449篇文章中,158篇被纳入分析。QI干预最常见的目标是医疗相关感染(n=17,10.8%),交班(n=15,9.5%),查房(n=13,8.2%),镇静/疼痛/谵妄(n=13,8.2%),药物安全(n=11,7.0%)和非计划拔管(n=9,5.7%)。在医学研究所描述的医疗质量6个领域中,以患者为中心和时效性少被提及,没有一项研究涉及公平。基于QI-MQCS的中位质量分数为11.0(9.0,13.0)。虽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但只有17%的研究被认为"高质量",得分在14~16分。只有8(5%)篇文章引用质量改进报告卓越标准(SQUIRE)指南来报告QI工作。结论关于PICUs QI干预的出版物,包括高质量出版物的数量正在增加。然而即使在近年,低质量文章仍在继续发表。因此,报告质量还有提高空间。

  • 标签: 质量改进 儿科 重症监护室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支气管黏膜角化症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该患者为70岁男性,于2019年4月17日收治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气促;增强胸部CT示双肺小结节灶,双肺多发纤维化灶及钙化灶;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全程广泛黏膜糜烂,左右支气管近端可见黄白色颗粒样隆起,并干酪样坏死物附着;支气管镜下病理示:支气管黏膜可见较多渗出物及骨化,并可见角化过度伴鳞状上皮化生;符合支气管黏膜角化症的诊断。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止咳化痰及沙丁胺醇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患者偶有气促,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支气管黏膜角化症为少见病,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诊断,予以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角化病 支气管黏膜 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3例不同原因引起的非创伤性乳糜胸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非创伤性乳糜胸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例非创伤性乳糜胸,包括胸部淋巴管畸形相关2例、非结核性感染相关1例进行回顾,同时以"淋巴管瘤"加"乳糜胸""淋巴管畸形"加"乳糜胸""感染"加"乳糜胸"为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上搜索,并以"lymphatic malformation"AND"chylothorax""lymphangiomatosis"AND"chylothorax""infection"AND"chylothorax"在PubMed进行搜索并筛选。结果在淋巴管畸形相关的案例中小于18岁6例,大于等于18岁5例,男6例,女5例,发热3例,不发热8例,首发症状中均有胸闷胸痛等胸腔积液表现。乳糜液性状中有记载的4例为血性,1例为乳白色。治疗方法中7例手术治疗,1例放疗,2例药物治疗,1例自动出院后失访。转归中6例存活,3例死亡,2例不详。在感染相关的乳糜胸案例中,男2例,女2例;3例乳糜胸乳糜液呈乳白色,均以药物治疗;4例均无乳糜胸致死的报告。结论非创伤性乳糜胸相对不常见,非乳白色的胸水依然需要警惕乳糜胸的可能。非创伤性乳糜胸病因复杂多样,预后与病因可能相关,胸部淋巴管畸形所致乳糜胸相比非结核感染性乳糜胸预后差,且更多的需要手术干预。

  • 标签: 乳糜胸 淋巴管畸形 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
  • 简介:摘要本文对9例急性无机磷化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依据急性无机磷化物中毒患者发病原因、中毒途径以及损伤器官等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及救治经验,为无机磷化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及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 标签: 中毒 无机磷化物 急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0例再发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10例患儿初发与再发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对国内外儿童再发川崎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FELL-KY-2019-64)。结果①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崎病再发率为1.16%(10/865),再发川崎病患儿中,男性患儿为7例、女性为3例。②10例患儿川崎病再发时年龄为(42.0±15.8)个月,初发至再发间隔时间为(12.1±6.2)个月,出院后随访至2020年4月预后良好。③本组川崎病患儿初发与再发时热程,皮疹、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及手足硬肿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初发与再发时,其CAL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文献复习结果:川崎病再发率为1.3%~3.4%,男性患儿多见,初发患儿年龄为0.4~2.2岁,初发距再发的间隔时间为1.0~3.3年,再发时患儿热程多短于初发时;川崎病患儿初发与再发时CAL发生率分别为6.3%~45.5%、6.3%~60.0%。结论再发川崎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并且多发生于初次发病后1.5年内,再发患儿的CAL发生率较初发患儿无明显升高。尚未发现与川崎病再发明确相关的危险因素,婴幼儿期初发川崎病患儿其再发可能性更高。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复发 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病变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Ilizarov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中文文献以Ilizarov、伊利扎诺夫、伊里扎诺夫、伊利扎洛夫、伊里扎洛夫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SinoMed),英文文献以Ilizarov method、Ilizarov technique、Iizarov treatment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21年1月之前所有与Ilizarov技术相关的文献,并提取作者、期刊、国家、机构、关键词、被引率等数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利用VOSviewer等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检出中文文献1 789篇、英文文献1 709篇。2020年中国Ilizarov技术相关SCI文献年发表量居全球第一。发表英文文献总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和中国。中文文献载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及《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核心期刊有7种,其中JCR分区骨科Q1区期刊有Clinical Orthopaedicsand Related Research、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British Volume)、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VOSviewer的可视化关键词聚类分析将中文文献中的研究方向分为6类,其中相对较新的研究热点是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以及糖尿病足的治疗,英文文献中的研究方向可分为4类,相对较新的研究热点是感染及创伤后骨缺损的修复。结论全球对Ilizarov技术的研究产出持续增长,来自中国的研究已成为Ilizarov技术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研究方向同中有异,具有中国特色的Ilizarov技术研究方向正逐步得到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未来Ilizarov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期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历山大病Ⅱ型的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例亚历山大病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隐匿起病,首发症状均为单下肢或双下肢无力,逐渐出现头晕、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排尿困难、便秘、排汗异常及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3例患者在早期曾被误诊(分别被误诊为关节腔积液病、脑血管病、酒精中毒),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幕上白质病变轻,仅表现为侧脑室周围非特异性脑白质异常信号,延髓及上颈髓萎缩明显,呈“蝌蚪征”,有较高的提示价值。基因检测结果均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单一杂合突变,且均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分别为外显子6的c.1091C>T (p.A364V)杂合突变、外显子4的c.722C>T (p.R258C) 杂合突变和外显子1的c.197G>A (p.R66Q)杂合突变。结论亚历山大病Ⅱ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大部分为杂合点突变,少数为缺失突变。对于同时或逐渐出现头晕、球麻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脑干受累表现的患者,颅脑MRI显示幕上脑白质改变、延髓及上颈髓萎缩明显时,应考虑亚历山大病Ⅱ型可能。

  • 标签: 亚历山大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 延髓萎缩 脑白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替巴肽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31日),收集依替巴肽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依替巴肽应用情况、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临床处置和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4~86岁,平均63岁;依替巴肽用药指征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9例,盆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前心脏评估者1例。29例有合并用药记录者均联用了肝素类药物,同时联用阿司匹林者25例,氯吡格雷者22例。30例患者应用依替巴肽前血小板计数(PLT)为(129~398)×109/L,用药后降至(<1~78)×109/L,轻度、重度、极重度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1、2、27例。应用依替巴肽至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29例为1~24 h(≤6 h者21例),1例为174 h(连续用药168 h)。30例患者中10例无临床症状,14例有出血症状(其中5例合并血红蛋白减少),1例仅出现血红蛋白减少,5例出现其他症状。除1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前已停药6 h外,余29例患者均在血小板减少发生后立即停用依替巴肽;7例未给予其他干预,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咖啡酸片治疗,其余22例给予输注血小板、输注红细胞等治疗。除1例患者无血小板减少好转时间记录外,29例血小板减少于停药后7 h~12 d好转。3例患者在停药后发现血栓形成(1例死亡)。2例患者再次应用依替巴肽后再次发生血小板减少,停药并治疗后均好转,但1例最终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死亡。结论依替巴肽可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6 h内,可无出血症状。停用依替巴肽并视病情给予输注血小板等治疗,症状多可好转。

  • 标签: 依替巴肽 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临床少见的一种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累及多脏器的结节病临床较为罕见,当表现为多发结节性病灶时易误诊误治。本例患者女性,56岁,以胸闷为首发症状,无特异性,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多系统结节病。

  • 标签: 结节病 肉芽肿 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加深对电子烟相关肺损伤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7岁男性电子烟相关肺损伤的病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维生素E醋酸酯(VEA)和四氢大麻酚(Δ9-THC)浓度,总结该病例诊断及成功治疗经验。以“Vaping-Associated Lung Injury”“vape”“e-cigarette”“electronic cigarette”“EVALI”“electronic nicotine device”“lung”“injury”“case”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20年7月前报道的EVALI病例文献,并结合文献对目前报道电子烟相关肺损伤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08例患者中,男149例(71.6%),女59例(28.4%),中位年龄27岁(17~67岁),60岁以上老年人2例(1%),电子烟使用中位时间为90 d(2周~3年);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热、胸痛、咯血,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痛或腹泻症状者亦多见。胸部CT最多见的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119例,57.2%);共70例患者完善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分类细胞计数结果巨噬细胞比例为(49.5±29.8)%,肺泡灌洗液泡沫样巨噬细胞阳性者65例(92.9%),中性粒细胞比例为(34.7±28.7)%,淋巴细胞比例为(10.1±7.4)%,嗜酸细胞为(2.4±3.6)%;共计132例(63.5%)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162例(77.9%)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的最小初始剂量为甲泼尼龙40 mg,最大初始剂量为甲泼尼龙500 mg,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共计48例(23.1%),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共计10例(4.8%);202例(97.1%)患者治疗好转,6例(2.9%)死亡。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并加深对电子烟相关肺损伤这一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该疾病并及时诊治。建议加强对电子烟的规范管理,避免电子烟相关肺损伤相似情况在我国发生。关于电子烟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标签: 电子烟 急性肺损伤 维生素E醋酸酯 电子烟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卵巢静脉血栓(OVT)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方法选择2019年8月23日,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剖宫产术后O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后OVT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设定检索策略以"剖宫产术后""卵巢静脉血栓""caesarean""ovarian venous thrombosis"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总结剖宫产术后O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者,26岁,因疤痕子宫妊娠采取剖宫产术分娩,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出现腹部胀痛伴低热,白细胞计数为11.43×109/L;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肾门内侧见长条状无回声区,约为109 mm×14 mm,边界不清,近肾门处走行扭曲;被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右侧OVT。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2.5 mg/d)抗凝治疗,于术后16 d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持续6个月,复查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侧OVT消失。②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计筛选12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共涉及12例剖宫产术分娩后确诊为OVT的患者。其中,左侧OVT为1例,右侧OVT为11例(累及肾静脉为2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为3例、合并肺栓塞为1例)。这12例患者中,年龄≥35岁为3例,<35岁为9例;术后1周内发病为8例、术后1~2周发病为3例、术后3周发病为1例;首发症状为腰痛者为4例、腹痛为8例、发热为7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为6例。结论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OVT是产后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能帮助OVT的确诊,抗凝治疗是OVT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剖宫产术后腹痛、发热患者,要警惕OVT发生可能。对这类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期 卵巢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药 肝素,低分子量 超声检查 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肉瘤出现颅外转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1例胶质肉瘤发生颅外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基因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肉瘤,且未发生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及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效果有限,发生颅外转移后,进展迅速,因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胶质肉瘤发生颅外转移后,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极差,通过基因突变检测,探索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改善胶质肉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转移 基因检测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