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50例患者,均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通过一次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将得出的140kV、80kV和融合图像(加权120kV)数据上传到后处理站,然后通过能谱软件的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运用40keV的低能谱值,图像质量不太好,金属伪影比较多,但能谱值在出现持续增加时,图像就会随之越来也清晰,金属伪影会因此变化呈现出明显减少的情况,局部的骨质结构和固定器材都比较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对比来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采用高能谱值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将金属中的线束进行硬化,并形成伪影,并清晰显示出结构中的细节,对于骨关节的术后影像复查具有实际的临床效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住入院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接受双源CT二代成像扫描技术,对照组接受16排螺旋CT成像扫描技术。对比两组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扫描值、扫描成像噪声、扫描图像质量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对比两组图像治疗评估数据,研究组的颈动脉CT扫描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扫描成像噪声低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血管显示效果评分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研究组的CTDIvol、DLP以及ED值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中,扫描结果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ualenergyboneremov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动脉开窗畸形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以及毗邻关系,所有病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去骨CTA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凸透镜型5例,裂隙型21例,重复型2例;基底动脉16例,椎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DE-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骨与关节疾病中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45例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患者为例,予以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期间采集2个不同能量数据,分析所得能量数据,即140kV、80kV、平均加权120kV数据,均传输至处理站,并利用能谱软件不同能谱值(keY)予以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随着能谱值90keV增加,图像质量越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获取较高的图像质量,有助于判断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行双源CT检查的4000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发现冠状动脉先天变异者为350例,其中男性240例,女性110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8岁,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主要观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起源、走行与分布。结果350例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包括左右冠脉主干起源变异165例,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60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0例、左回旋支与左前降支双开口20例、副冠状动脉10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30例,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前降支5例;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21例;左冠脉主干、前降支、右冠脉动脉畸形并畸形血管多发动脉瘤1例;右冠脉扩张并左室瘘一例,冠状动脉瘘20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者18例,起源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和(或)前降支10例,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并左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及降主动脉—肺动静脉瘘一例,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及左侧胸廓内动复杂动静脉瘘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52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变异血管分支细节,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三维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8例患者,在空腹、低张和胃充盈状态下行全胃扫描,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评价病变检出率。结果CT三维成像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77.8%,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总检出率为91.7%,对淋巴结转移及胃周浸润的准确率分别为83.3%和100%。结论双源CT对胃癌的术前分期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加坡柴电双源工程牵引车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技术参数,介绍了该型机车的设备布置,并重点从电气系统、机械系统和空气制动系统等方面说明了相关的技术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大螺距CT双能量扫描鉴别肺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选取采用大螺距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证实的疑为肺部肿瘤的33例患者,测定双能量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图像中碘图病灶的CT值、overlay值及含碘值,以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得出准确性。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和随访结果比较,采用大螺距双能量CT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分别为80%,75%,90.9%和54.5%。恶性肿瘤的overlay值和含碘值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良性和恶性肿瘤的CT值、轴位截面积及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9,P〉0.05)。结论:大螺距双源CT双能量肺部增强扫描有助于肺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