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都名城研究》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开设的以中国古都名城为研究对象的特色栏目。栏目坚持“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的宗旨,自2006年栏目创设以来,在中国古都学会等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已连续出刊52期,并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河南省高校学报特色期刊”。本刊继续努力将该栏目打造成国内古都名城研究精品平台,展示古都名城研究的新探索、新成果,为繁荣和发展古都名城研究服务。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稿并关注我刊成长。
简介:当年修建北海前门道路时,若让路直通,团城就得拆。周总理特意指示:为保护团城,路可以绕一下嘛!所以,北京的老房子有的可拆、有的应修,不能拆。扩建道路,不能凡遇障碍一律拆除,该绕路时就要绕一下,路不一定非得笔直,弯一点也未尝不可。北京的拆迁和城改是百年大计,不可只顾眼前。如第一次建西直门立交桥时拆掉一座元大都城门,结果桥建起来后还是交通拥堵,又第二次改建……如果能以古城门为依托设计建造立交桥,既保住了古建筑和历史痕迹,又改善了交通,岂不两全其美!针对北京的拆、改现状,亡羊补牢尤为重要。古迹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标记。如果被人为破坏,割断的是本民族的历史脉络,损伤的是城市的文化肌理。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和保护古都文化?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潮流也是历史潮流所趋,不可阻挡停止。面对这样两难的选择,可行之道是新旧兼顾,保护性、选择性的理性开发,将维护历史遗产和城市建设和谐统一起来。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修复维护,在城市传统的格局上开发建设。
简介:在我国历代王朝的都城中,以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著称。北京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作为都城也已近千年。早在春秋战国时,它就是小奴隶王国燕国的都城,当时称蓟,辽时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作为陪都。到了1153年,金正式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为中都。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取得争夺汗位战争的胜利后,迁都燕京,后称大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1368年8月派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攻人大都,改大都为北平。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重新营造北京城,并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天子备边”。到了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随即迁都北京,直至清王朝最后崩溃。
简介:河南为大古都之省,洛阳无疑为大古都之市。因为在中国七大古都中,无论是从建都的时间(一是早,二是长)看,还是从建都的朝代讲,洛阳都无可争议的列诸都之首。这是历史,在此姑且不论。值得一提的是,特别钟情洛阳这一古老而又年轻城市的大家竟是《中国七大古都》主编、《中国都城辞典》主编、电视系列片《中国七大古都》顾问、我国著名学者陈桥驿教授;而维系陈老先生与洛阳情结的,又是由《洛阳市志》、《河洛史志》来实现并巩固发展的。这实在是洛阳志人的一大幸事。陈老先生对《洛阳市志》第13卷中的一段记述称作“千古文章”,并在其至少6篇著作中提及与引用,对《河洛史志》的学术性、动态性、指导性、实践性“十分赞赏”,又使洛阳志人常常感到难受此荣。本文再现了陈老与洛阳方志割不断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