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型PDA患儿82例,均经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确诊,给予ADOⅡ介入治疗。术中术后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残余分流情况,术后1 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效果。结果82例患儿术中均成功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造影显示1例患儿仍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分流消失。术后24 h及术后1、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82例患儿PDA均顺利闭合,未见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ADOⅡ对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成功率高,术后残余分流较少。
简介:摘要:兴页1HF井是一口设计井深5 120m页岩气井,目的层为自流井组东岳段-珍珠冲段。水平段穿行追层轨迹调整频繁,摩阻急剧增加,给完井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简介:摘要回顾2017年9月—2019年12月间13例经气囊辅助小肠镜治疗深部小肠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病变狭窄特点、内镜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中克罗恩病6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4例,病因未明小肠狭窄3例。17次小肠镜治疗共发现狭窄38处,35处为膜状狭窄,3处为柱状狭窄。6例克罗恩病患者共发现13处狭窄,其中4例单处狭窄,1例3处狭窄,1例6处狭窄。4例CMUSE患者共发现21处狭窄,均为膜状狭窄。共对镜下所见狭窄行18次球囊扩张,10次IT刀切开,技术成功率88.2%(15/17),临床有效率76.9%(10/13)。随访3~28个月,有1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例迟发性出血,3例迟发性穿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表明经小肠镜治疗深部小肠良性狭窄在技术上可行,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的有效性和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3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确诊或疑似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DBE治疗组(Yano分型1a型和1b型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Yano分型2型和3型患者采用钛夹夹闭联合黏膜下注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和无DBE治疗组(采用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输血、补充铁剂等传统治疗)。比较DBE治疗组与无DBE治疗组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小肠单发与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情况。对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单发血管性病变25例,多发血管性病变19例)患者明确诊断小肠血管性病变并采用DBE治疗(DBE治疗组),21例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予传统治疗(无DBE治疗组)。DBE治疗组中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率低于无DBE治疗组中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组中小肠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24.0%(6/25)比71.4%(15/21)、1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8、6.848,P=0.001、0.0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病程中输血、合并高血压、合并瓣膜性心脏病、DBE治疗的比例比较[69.7%(23/33)比37.5%(12/32)、51.5%(17/33)比18.8%(6/32)、42.4%(14/33)比12.5%(4/32)、54.5%(18/33)比81.2%(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7.628、7.265、5.29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中输血(OR=3.736,95%CI 1.082~12.898,P=0.037)、合并瓣膜性心脏病(OR=4.916,95%CI 1.107~21.829,P=0.036)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BE治疗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保护因素(OR=0.214,95%CI 0.057~0.808,P=0.023)。结论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有效,尤其对于单发血管性病变效果更明显。合并瓣膜性心脏病、病程中输血是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量方法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探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容量-时间波形技术维持套管压力法的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226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最小闭合技术和容量-时间波形技术进行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A组和B组)。两组均联合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方法。观察两组气囊充气后、充气4小时、充气8小时气囊压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胃内、口咽部、声门下、气管内分泌物PH值。结果 两组初次气囊充气压力、充气4h及8h后压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自然分娩气囊仿生助产模式联合黄豆袋热敷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三组,即对照组(常规分娩)、观察组1(黄豆袋热敷镇痛分娩技术加气囊仿生助产术)、观察组2(与观察组1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建立PICC门诊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在导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应用PICC专科护理门诊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置管安全。
简介:摘要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十分罕见,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体,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5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腹胀,时有腹部胀痛不适、反酸。超声内镜见食管隆起病灶处有一局部中等偏低回声区,似起源于黏膜肌层,与黏膜下层关系密切,组织学上肿瘤由多个腺性囊肿组成,囊肿由两层细胞覆盖,内层腺上皮细胞和外层基底细胞,细胞温和,无明显异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腺上皮和基底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5/6,基底细胞阳性表达p63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病理医师应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在护理带涤纶环的长期留置导管方面的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置入的近、远期并发症及临床处理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护理的带皮下长期留置导管病人9人,详细追踪每一个病人带管期间发生的导管并发症及带管时间。结果:术后即发生皮下血肿1例,术后一月留置导管卡夫脱出1例,导管折叠1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导管血流量不足的有1例,除留置导管卡夫脱出、导管折叠重新置管,其余经处理后均使用良好;9人导管带管平均时间78天。结论:带涤纶环的长期留置导管带管时间长,是血管条件差的病人行血液净化治疗时理想的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