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应用泻浊化瘀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尿毒症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5月-2020年5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49例(采取血液透析加基础治疗)和实验组48例(采取泻浊化瘀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LR4及CRP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L-2(白介素-2)、IL-6(白介素-6)、TLR4(Toll样受体4)及CRP(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明显较常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应用泻浊化瘀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机体炎症反应,提升其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消渴泻浊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疗机构中医科就诊的8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基线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在常规保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线组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基线组的基础上还需加用消渴泻浊丸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证候疗效,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基线组的86.05%,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基线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基线组,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消渴泻浊丸口服治疗,既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又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持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套大鼠临床体外肺灌注(EVLP)系统并评估多种缺血条件下供肺体外肺功能。方法24只大鼠心脏停搏后,供肺或3 h冷缺血(C3 h组,n=6),或1 h热缺血后2 h冷缺血(W1 h组,n=6),或2 h热缺血后1 h冷缺血(W2 h组,n=6)。供肺均在体外常温灌注并通气3 h,评估肺顺应性、血管阻力、氧合指数等生理功能。各组差异采用2-way ANOVO分析,Dunnett’s法分析时间因素或Sidak’s法分析不同保存条件。EVLP后定量肺毛细血管周围水肿、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生物损伤标志物含量。各组差异采用1-way ANOVO及Tukey’s(正态分布数据)或Kruskal-Walllis(非正态分布数据)矫正。结果3 h EVLP后,W2 h组肺顺应性低于C3 h组[(0.31±0.11) ml/cmH2O比(0.80±0.08) ml/cmH2O,F=0.656,P<0.01]。W2 h组肺间质水肿,肺水增加[(6.288±4.060) g,F=5.636,P<0.01],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30.78±11.79) mg/ml,F=6.290,P<0.01]和乳酸脱氢酶(6.07±1.05,F=22.67,P<0.01),3-硝基络氨酸[(16.26±2.61) nmol/ml,F=7.457,P<0.01]水平高于C3 h组。结论本常温EVLP模型可对供肺进行体外功能和损伤生物标记物的定量分析,反映不同程度的热缺血损伤。
简介:目的:分析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慢阻肺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肺功能差异。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66±4.36)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82±0.64)L、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67.53±4.45)%,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医学实验目的为分析慢阻肺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出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共计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和以往的常规护理,实验完全结束后,采用专业数据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肺功能康复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实验数据比对可知,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的肺功能远高于常规护理(P<0.05),成果更显著。结论:舒适护理在慢阻肺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增强了医患间的互动,患者的心理状况也由此变好,恢复速度比以往更加迅速,故而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方面。
简介:摘 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首要目的,另观察将其应用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分析对其肺通气指标的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1月-2020.12月期间,择本院1000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再以自由抽签的形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措施,以明确的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各项数据显示均良好,其肺通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说明护理效果显佳,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以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100%,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检验结果(P<0.05)差异性较大。结论 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缓解患者肺通气指标的同时,改善了患者呼吸状况,进而大幅提升其生活质量,增进康复的进程,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提倡大规模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简易肺功能筛查结合慢阻肺问卷调查在早期发现慢阻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参与调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易肺功能筛查结合慢阻肺调查问卷检查出来的142例慢阻肺患者作为A组,非慢阻肺的358位受试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从而得出罹患慢阻肺的单因素危险因素。结果:经检查,500例居民中,共有142例检查出慢阻肺,查出率为28.4%,年龄、性别、BMI、粉尘接触史、吸烟史为慢阻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简易肺功能筛查结合慢阻肺问卷调查能够在早期有效的对慢阻肺高危群体起到筛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早期诊断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短期预后。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99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短期预后、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8.982、5.730、6.702、14.421,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术后1 d(t=5.523、10.740,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5.6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16.00%,8/5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45,P=0.118)。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短期预后良好,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泻要方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28 d后评估临床疗效及改良Mayo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Bcl-2蛋白含量。钳取治疗前后新鲜结肠组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治疗前后结肠组织中Yes相关蛋白(Yap1)、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1)含量;内窥镜观察结肠黏膜水肿、溃疡愈合情况;显微镜观察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表面溃疡以及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0.8%)明显高于对照组(60.9%)(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黏膜水肿、溃疡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腺体不规则、隐窝破坏及脓肿、表面溃疡,治疗后固有层和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弥漫性浸润转为灶性。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结肠组织中PTGS2、Yap1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P-Yap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TGS2、Yap1、Bcl-2、P-Ya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UC肝郁脾虚证可获得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临床缓解率,明显降低改良Mayo评分,有效促进结肠黏膜溃疡愈合。
简介:摘 要:〔目的〕PiCCO在评价严重肺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规范护理操作。〔方法〕选21例严重胸部创伤肺挫伤患者,行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EVLW),持续时间从伤后8h~伤后8天。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探讨不同时间点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结果〕伤后8h、伤后第1、2、3天与伤后第4、5、6、7、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iCCO作为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肺部连续动态评价设备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合并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例肺原发恶性PEComa合并腺癌病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并进行文献复习。首先以“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肺”+“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关报道。随后以“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同时以“pulmonary malignant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和“PEComa”为副主题词,结合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语言为中文或英文,起始时间不限,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结果患者男,46岁,因“反复咳嗽、胸痛10余天伴体重迅速减低”于2020年8月20日入院。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表达增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术(PET)-CT示左胸腔较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SUV值22.8。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PEComa合并肺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且检测到驱动基因EGFR药物敏感性突变,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目前状态稳定。文献共检索到肺恶性PEComa 12例,中老年常见,多因咳嗽或胸闷就诊,胸部CT常显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8例发生纵隔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结论肺恶性PEComa少见,同一肿物合并肺原发腺癌成分者为首次报道。部分病例进展迅速,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策略。诊断为良性PEComa的患者也应注意长期随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