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1例婴儿颈部淋巴瘤手术前后的护理的总结。手术前给予皮肤、呼吸道护理,完善术前检查;术后24h持续心电监护,保持气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及切口情况,做好预防感染。经过15天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痊愈出院。

  • 标签: 婴儿 颈部淋巴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状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2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8例经病理检查诊断的海绵状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8例海绵状淋巴瘤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日龄~58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4(5,78)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2例,腋下肿物2例,颈部肿物1例,腹股沟肿物1例,下颌肿物1例,胸腔与腹腔积液1例。8例中,1例为出生后起病,其余均为成人后起病。2例患者起病前有邻近部位的手术史。5例患者行CT扫描检查示肿物为低密度、类圆形肿物,增强后无明显强化。7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1例患者曾行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服中链脂肪酸饮食治疗。4例随访3.5(1.3~17.8)年均稳定,2例在术后13、1年后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诊断为鲍温病。结论海绵状淋巴瘤可先天出现也可后天产生,以女性受累为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物,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诊。

  • 标签: 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体征和症状 淋巴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淋巴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罕见疾病。该病为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肺脏,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囊泡改变,常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后腹膜、盆腔淋巴结肿大等肺外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反复自发性气胸、顽固性乳糜胸等。

  • 标签: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罕见病 结节性硬化基因突变
  • 简介:1992年收治1例左大腿弥漫肿胀病人,曾反复诊治6年未能确诊,淋巴造影显示左大腿淋巴呈囊状扩张,认为此与先天发育缺陷有关,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兹报告如下,供同道研讨。患者女,18岁。左大腿弥漫肿胀6年。6岁行走时左髋有时痛,未作特殊处理,12岁左髋部红、肿、痛伴发烧,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经用抗菌素并作髋外侧切口行“病灶清除术”,三周好转。以后,每年发烧39℃左右3~5次,伴左大腿红、肿、热、痛,并渐由上向下增粗,每次均静

  • 标签: 囊状扩张 淋巴管造影 化脓性髋关节炎 髋部 先天发育 病灶清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肠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报道一例发生在小肠的病例,从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组织学与软组织淋巴瘤一致,免疫组化D2-40,F8,CD31,CD34阳性。结论小肠淋巴瘤是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渐进性不完全肠梗阻.手术切除可治愈.

  • 标签: 小肠 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贲门癌中微淋巴密度(LVD)与肿瘤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推断新生淋巴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在58例贲门癌和22例正常贲门粘膜组织标本中用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计数微淋巴密度(LVD)。结果正常贲门粘膜微淋巴密度值与贲门癌中淋巴密度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LVD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提示癌组织新生淋巴与贲门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管密度 D2-40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Elivision法
  • 简介:摘要电离辐射会造成淋巴内皮细胞死亡,导致淋巴结构破坏、功能紊乱和数量减少,对放疗产生负面影响,但也会诱导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等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相关淋巴生成,增强抗肿瘤免疫,有利于抗肿瘤治疗。研究电离辐射后淋巴变化可能是探索放疗与免疫治疗协同抗肿瘤作用的一个途径。本综述从电离辐射后淋巴形态学改变、电离辐射影响淋巴分子机制和电离辐射后淋巴变化在临床中的价值3个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为开展电离辐射对淋巴影响的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电离辐射 淋巴管 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8岁女性患儿,因阵发性呼吸困难,于2019年7月19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善检查后考虑为肺淋巴瘤,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弥漫分布,切取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结合病史、CT影像及术后病理,患儿被诊断为弥漫性肺淋巴瘤病。尝试口服西罗莫司治疗,起始剂量为每12 h 0.9 mg,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药物剂量使浓度维持在10~15 ng/ml, 2周后患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但出现顽固性乳糜胸,考虑与手术形成创面有关。患儿长时间带胸腔引流管,予以10 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溶解于20 ml生理盐水中,注射至引流管中以减少胸腔积液的渗出,注射3次后成功拔除引流管。但2个月后患儿病情反复,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但患儿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病程接近1年。弥漫性肺淋巴瘤病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手术切除可能并不适合如此弥漫的病灶,且有造成顽固性乳糜胸的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应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药物治疗。

  • 标签: 淋巴管瘤病 手术 西罗莫司 乳糜胸
  • 简介:探讨子宫囊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子宫囊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性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性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性淋巴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子宫囊性淋巴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子宫肿瘤 囊性淋巴管瘤 子宫肌瘤囊性变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Polidocanol)在治疗小儿淋巴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L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小儿淋巴畸形8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手术切除淋巴畸形的同时,在术区注射适量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照组仅手术切除淋巴畸形,比较两组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9.62%),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10.13±4.705d)明显小于对照组(16.37±9.842d),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10.13±4.705d)明显小于对照组(19.00±9.360d),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00±2.39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58±2.98d,P=0.54;对照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3.85%)。结论聚桂醇联合手术切除在治疗小儿淋巴畸形中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聚桂醇 泡沫硬化剂 淋巴管畸形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矮星淋巴炎的CT表现。方法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7例,胸膜结节4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矮星淋巴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性表现,但需与广泛网状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的其他肺间质病变鉴别。

  • 标签: 肺癌性淋巴管炎 肿瘤 转移 小叶间隔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及上肢血管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们共收治12例手及上肢血管淋巴瘤患者,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并对获得随访的11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管淋巴瘤是一种先天性静脉及淋巴发育畸形,在手及上肢罕见,多在出生后发现,手背部易受累,桡侧半多见。术后11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满意。结论血管淋巴瘤尽管为良性病变,因肿瘤多生长迅速,易影响手部或肢体外观甚至功能,宜尽早手术治疗。术中需重视淋巴及血管残端封闭。若肿瘤范围广泛,建议分期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血管淋巴管瘤 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58例肺癌性淋巴炎的CT诊断框架。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158例肺癌性淋巴炎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7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X线检查,实验组患者采取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误诊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后,实验组的检查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癌性淋巴管炎 CT 诊断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4例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胸部,21例位于腹部,7例位于四肢。病变呈不规则囊性肿块,CT呈低密度,CT值20HU左右,边界清楚;MRI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分隔,CT及MRI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位于头颈部及脏器者,体积较小,位于胸腹腔间隙者,大多沿间隙爬行生长,范围较大。位于四肢皮下者多表现为网格状匍匐生长。结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位于不同部位者表现稍不一样。

  • 标签: 淋巴管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 标签: 乳糜漏 淋巴管造影 乳糜池 胸导管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