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根骨骨折效果之优劣。方法采用单纯闭合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骨骨折48例。结果48例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斯氏针内固定术31例,优8例,良14例,差9例,优良率70.9%,钢板内固定术17例,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1%。术后并发症斯氏针内固定者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钢板内固定者,切口延迟愈合2例,其中1例刀口部分裂开,2个月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对严重粉碎性跟骨切开复位并一期植骨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松牙固定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牙齿松动是牙周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轻度松动的牙齿在进行系统牙周治疗后可恢复稳固,而重度松动的牙齿就需用牙周夹板固定,将松动牙与稳固的邻牙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咀嚼单位,充分调动基牙的牙周组织潜力,使其类似于多根牙平均分配咀嚼力量,来抗衡相对合力过大,以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还可利用根管—骨内种植术固定松动牙,将特制的金属桩钉通过根管植入牙槽骨内6~10mm,相对延长牙根,改善根、冠比例,达到固定松牙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患者59例,松动脱位牙108例。牙弓夹板固定法治疗39例设为对照组,钢丝-釉质粘合剂固定法69例设为实验组,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对于治疗牙松动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49%。结论钢丝-釉质粘合剂固定法较之牙弓夹板法具有损伤小、更牢固、操作简单的优点,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的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接受跟骨锁定钢板治疗的30名患者,20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23~57岁,其中高处坠跌伤的有23名,其余的为车祸伤。接受治疗的共33足,双足均受伤的3名,右足受伤的20名,左足受伤的20名。术前按Sanders分型,Ⅱ型的18足,Ⅲ型的11足,Ⅳ型的4足。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患足功能评定。结果30例(33足)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3.9个月。术后经X线片显示骨折基本复位3足,解剖复位30足,Bǒhler角的恢复度数在20°~30°间,跟骨骨横径宽度恢复程度较好,内固定也较稳定,并且没有螺钉松动和伤口感染现象。结论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如下优22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达90%。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大大的提高了跟骨骨折的愈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5例,男22例30足,女4例5足;年龄18~56岁,平均33.4岁,按Sanders分型SandersⅡ型11足、SandersⅢ型20足、SandersⅣ型4足,均采用外侧斜形切口暴露关节面,并采用可塑性跟骨钢板外固定。应用临床切口愈合标准、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3个月(12~32个月)。结果术前Bêhler角-21°~37°,平均15.33°;随访时Bêhler角12°~41°,平均26.1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平均8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优良率为100%,SandersⅢ型90%,SandersⅣ型66.7%,总体优良率85%。结论改良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暴露范围充分,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康复措施介入时机,使膝部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到改善,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跟骨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针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及早介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是提高早期康复依从性,保证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