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辅助治疗后的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手术治疗后的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服用来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治疗前,患者填写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进行基线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年检查骨密度1次,随访并记录复发和死亡事件。结果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131例,基线骨量正常65例,骨量减少68例。69例服用来曲唑,52例服用阿那曲唑,10例服用依西美坦。中位随访43.7个月,100例患者可评价骨密度变化。股骨颈、全髋和腰椎L1~4骨密度逐年下降,其中第1年下降最明显,分别下降2.3%、2.4%和3.9%。2年间新发骨质疏松10例,其中8例发生在腰椎,均为基线骨量减少者。131例完成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的患者中,日常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比例较低,分别为28.2%和7.6%;半数以上(52.7%)日常缺乏适度锻炼。结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AIs辅助治疗后骨密度逐年下降,其中第1年下降最显著,腰椎是发生骨质疏松的最常见部位。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日常钙和维生素D补充不足比较普遍,应尽早采取防护措施,加强健康宣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平台对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中全程骨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测,之后对对照组患者嘱以钙剂补充、健康讲座、实时管理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全程骨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总分分别为(21.38 ± 3.29)、(12.54 ± 5.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1.042 ± 0.138)、(1.058 ± 0.127)g/c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3,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0.951 ± 0.108)、(0.854 ± 0.100)g/c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7,P<0.05)。干预1年后对照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5.00%(21/6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结论"互联网+"平台在AIs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卵巢功能去势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获益率为59%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37%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6.1017,P<0.05);观察组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t=6.0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耐受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