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脑血管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分析效果和体会。方法针对我们科室收治的33例重症脑血管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探讨,不断完善诊疗过程中的护理服务。结果仅有2例患者除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他患者经有效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加强对重症脑血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加上优质的护理服务,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临床护理 消化道出血 重症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药学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短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5.31±1.68)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共5例(16.7%)患者的长远疗效欠佳;对照组的短期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则为(9.74±2.41)d,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长远疗效较差的患者数量为11例(36.7%)。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长远效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长远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答复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缺血性脑血管属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明显,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社会调研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如何对缺血性脑血管进行有效防治,是临床医务人员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取药物联合治疗,患者的短程治疗效果及长远疗效均较佳。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血塞通治疗心脑血管血流变学变化。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心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单一口服血塞通软胶囊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且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结论血塞通能够使心脑血管患者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进一步起到预防动脉硬化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血塞通 心脑血管病 血流变学
  • 简介:烯醇化酶同工酶均为胞浆二聚体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的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疗效。方法将80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管重建手术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建立和完善侧支循环,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还能消除Ⅲ级侧支的产生,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几率,是ICVD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性 侧支循环 血管重建术 间接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以利于治疗过程的干预。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2组,低钠组32例,正常组48例,对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卧床、鼻饲、意识不清、合并肿瘤、合并肺炎或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营养状况差(均P<0.05)。临床表现按发生率高低排位依次是疲倦、厌食、意识障碍加重、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头晕、烦躁、谵妄及抽搐,前3位分别为68.75%、65.63%、59.38%。32例均及时发现低钠血症,及时补充钠后得以纠正,2例因反复低钠血症,最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死亡。结论老年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仍较高,发生的原因与后遗症严重程度、合并症、生存状态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高危患者重点监测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 标签: 脑血管病后遗症 低钠血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2例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 简介:1通腑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的理论依据〈br〉通腑法是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通腑法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学派吴鞠通把“下法”运用于温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通腑法 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患者血脂检验结果,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脑血管患者,将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抽取患者静脉血对其血脂进行检验,并随机选择同时期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样对其血脂进行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脂结果。结果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受检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受检者(P<0.05)。结论心脑血管患者的血脂相比于健康人群要有一定程度改变,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脂,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 血脂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的重要发病机制在于血流中断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传统的CT和MRI检查仅能显示已经发生梗死的脑组织,而不能显示梗死前脑组织的一段时间长短不等的缺血状态.脑灌注成像检查作为一项正在普及的检查手段,可以及时的捕捉到脑梗死前的这段缺血时期,从而对指导临床诊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脑缺血 脑梗死 诊断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症状明显改善39例,无明显变化1例,死亡0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经临床精心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抢救。维持患者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发生。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并发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2例患脑血管合并精神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断结果与治疗情况。结果通过诊断以及相应治疗以后,5例被治愈,23例为好转,4例为无效,其治疗有效率是87.5%。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对症治疗,其不仅可以延缓脑血管合并精神障碍病人的病情发展,而且能够削弱其疾病症状,进而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48例2型糖尿合并心脑血管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无大血管变患者41例设定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饮食偏甜食、荤食,吸烟史、低血糖发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合并心脑血管变与患者饮食控制、吸烟、低血糖发作存在相关性。结论良好饮食控制、无吸烟史、避免低血糖症状可以有效避免2型糖尿合并心脑血管变发生,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可以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84例,其中的脑梗死患者43例为脑梗死组,脑缺血患者41例为脑缺血组。对照组患者数量为76例,为随机自同期在门诊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出,三组患者患者以仰卧体位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脑缺血组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斑块形成发生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患者,(P<0.05),而脑梗死组与脑缺血组患者之间上述两项指标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所获得的上述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同时还具有对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判价值,且颈动脉超声使用时简捷无创、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强,因而该检测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的分型诊断中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颈动脉超声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1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西医组5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9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2.4%,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6%,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标本兼治,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学科评估了解医院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39个临床医学学科进行评估,与2006年和2009年的评估数据进行比较,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制约(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SWOT)分析。结果2006年和2009年学科评估中≥600分的学科分别为2个和9个,2012年学科评估≥600分的学科增加到14个,学科评估中医疗、科研、教学、学科队伍和支撑条件等各个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神经内外科的脑血管专业在3次评估中一直占前两位,学科优势明显。结论我院学科水平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脑血管专业一直是优势学科。

  • 标签: 学科评估 脑血管病 发展
  • 简介:传统的观点认为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是神经变性痴呆的代表,在老年期痴呆中,AD占50-60%以上。遗传因素、老化、脑外伤、铝中毒等多种因素与AD发病有关,心脑血管危险因素(cardio-cerebrovascularriskfactors,CRF)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不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CRF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颈动脉硬化、肥胖、缺乏锻炼、吸烟等在AD的发病中也伴有重要的角色。CRF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AD共同的危险因素,增加了AD的发病易感性,加速了AD的进展。积极的控制CRF,不但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也可能预防AD的发生或减缓其临床恶化。本文就CRF和AD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关系研究进展 危险因素 因素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因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实施系统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2.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配合系统护理措施的落实能够巩固疗效,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血管病 顽固性呃逆 疗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