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旨在建立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的全国常模。应用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6216名成年人的健康信念进行了调查。在全国样本中再次验证了成年人健康信念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在健康信念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女性健康信念的合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青年人的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3)城市户口的人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农村户口人群。(4)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成年人的健康信念水平显著升高。(5)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差的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简介:旨在调查我国现阶段成年人的社会赞许性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全国常模。使用之前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在全国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层抽样,获有效样本6350人。结果表明:女性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及自我欺骗否定、能动性管理和交流性管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青年人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低于中、老年人;城市人口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农村人口:初中受教育程度者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低于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在交流性管理水平上.初中受教育程度者低于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低收入者的能动性管理水平高于中、高收入者.高收入者的交流性管理水平低于中、低收入者。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简介:心理弹性是与个体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复原相关的心理健康素质。本研究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抽取6433名成年人样本,为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建立全国常模,并对心理弹性在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的维度均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在内控性维度和注重问题应对风格维度的均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支持维度和接纳性维度的均分要显著高于男性。(2)心理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高呈整体上升趋势,内控性维度均分、应对维度均分以及乐观性维度均分均在个体中年到老年时期的上升趋势均不显著;(3)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总均分、应对维度均分、支持维度均分、乐观性维度均分以及接纳性维度均分显著提高:(4)教育程度和年龄段在心理弹性量表总均分以及内控性维度均分上存在交互作用.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的力量以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的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基督徒为例,探索重大疾病患者的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的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及应对过程中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的理论,质性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的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的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10名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为:宗教应对过程中的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类属“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的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的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及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中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的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的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
简介:早期关于正义动机的研究多以西方、受良好教育、工业化、富有、民主社会(western,educated,industrialized,rich,anddemocratic,WEIRD)的被试(特别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并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文化区分的理论基础,发现西方人表达个人正义动机多从独立的自我参照视角出发,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美好世界;而中国人表达正义动机却从互依或他人参照视角出发,认为社会整体是一个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和谐世界。近年来,主流学者开始意识到这样的研究存在重大的取样偏差或自我偏差、情境偏差,其揭示的人类行为特征(WEIRD)也是奇怪的。本文利用元分析技术,对36个中国样本(N=8396)的个人世道正义观(自我参照)与一般世道正义观(他人参照)的相关系数和均值差进行效果值检验。结果发现,个人世道正义观与一般世道正义观之间存在强正相关(r=0.64,Fisher’sZ=0.75),平均数差异显著,但效果值很小(d=0.20);进一步的调节变量分析发现,只有在非学生样本、弱势情境下(如生活逆境),被试的个人世道正义观得分才显著低于一般世道正义观,即认为'自己委屈、他人应得'。总之,中国人的正义动机呈现低自我参照、高情境区分的特点,并非'独立'或'互依'就能简单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