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鄂尔多斯高原小城——东胜在变化。在日新月异、走"精品化"发展道路的变化中,凝聚着东胜人"经营家园"的创造,也浓缩了共和国欣欣向荣的剪影。人们看到了"东胜现象",也感受到了"东胜精神"的存在。历史可以告诉未来曾经的沧桑,现实则可以证明明天会更好。东胜城始建于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当时在现城区北部修筑边长各500米的土城墙,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内占地仅0.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足200人。到1949年,城内居民增至4000余人,房屋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形成东西、南北"十"字土街,街口悬一口铁钟。一句顺口溜可以让人回忆起过去,"一口铁钟震八方,两条土路穿城过,北门进城翻跟头,起来已在南门上"。到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179.5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只占3%略强。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仍以农业经济为主,但因自然、社会条件所限,经济发展
简介:农地纠纷已成为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农地纠纷解决路径之有效建构便成为当下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然考察我国当下农地纠纷之解决现状,虽有多元化路径选择,但却存在和解低效化、调解无力化、仲裁非终化、行政裁决和复议范围狭隘化、诉讼高阶化、信访常态化、暴力性自力救济频繁化以及多元路径衔接缺乏化等不足,严重影响农地纠纷解决的实效和农村宏观治理秩序。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目前农村社会所依存的支配性权威在不断削减、弱化甚至尚未形成。鉴于此,为建构农地纠纷解决的最优路径,既应强化传统习惯权威、个人权威和公共权威,又应完善与农地纠纷相关的法规范以及多元解决路径之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