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5月5日,正值马克诞辰200周年纪念日,第二届世界马克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世界五大州30多个国家的1100多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大会,就与马克马克主义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并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的马克主义研究富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者 当代世界 专题综述 中国 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
  • 简介:马克在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时,认为可以"舍象"掉非物质生产劳动.学术界对马克这一论述的理解多有歧见.实际上,马克"舍象"非物质生产的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马克思“舍象”非物质生产劳动
  • 简介:《21世纪国外马克主义研究译丛》(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译丛》)被遴选为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本《译丛》的主编和译者立足于21世纪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精选有重要影响的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著作,力图从新的角度反映马克主义在当代国外的发展状况,向读者展现国外马克主义发展和研究的独特维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21世纪 国外 新书介绍 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发展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之所以成为上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主要在于其批判理论的开启和建构。目前,学界很多人认为西方马克主义已经退潮,甚至终结。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一直接而鲜明地以批判理论为主旨的哲学思潮,其影响在当代仍在继续和延展。这主要表现为:以霍耐特为代表的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向“承认理论”的转向,后现代马克主义对空间批判理论的建构,后马克主义与正统马克主义的决裂,第二代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的穿破,以及情境主义的马克主义对景观社会的批判。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当代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后马克思主义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早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既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又包括对国际共运主要节日的纪念。纪念活动对马克主义的内容与品格、列宁主义的涵义与体系以及马克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对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革命统一战线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纪念活动为马克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中共早期 纪念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
  • 简介: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人民幸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文献阅读的方法,概括和总结了从毛泽东时期到习近平时期,中共领导人针对不同阶段的就业状况,提出的就业理论及实践价值。可以得出,坚持将马克就业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就业理论 就业政策 以人为本
  • 简介:本文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其主要与资本过剩积累相关。固定资本的上升和可变资本的下降导致有机构成的增长,从而促使利润率下降、失业率攀升、有效需求不足。文章还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进行了阐释,认为信息革命、货币革命、生态革命和人口革命极大地激化了系统矛盾及系统性危机,而目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即对金融赢利进行简单限制,并不能真正解决危机问题,应当采取替代方案促进资源的全球共享,将投资在金融领域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就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 标签: 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利润率
  • 简介:马克主义是从规律意义上认识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体系,由此建构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和依据。在当代,无产阶级发生诸多变化,导致人们对其解放目标乃至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马克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其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时代化。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立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包含规律、价值和策略三大基本内容,只有依循新的时代事实予以解读,才能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灵魂。

  • 标签: 无产阶级解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简介: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哲学、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哲学见解。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马克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坚持并发展马克主义,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偏离马克主义,在理论上犯错误,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极严重的危害。这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遭受的严重挫折昭示的一条真理。在世界和中国发生巨变的当今时代,我国马克主义者能不能创造性地研究和回答世界和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 马列著作 列宁 社会主义事业
  • 简介:马克主义法学是马克主义的基本思想应用于法学研究的产物,它对以往的法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主义法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只能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理解法。同时,由于社会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并相互作用的,这要求法律必须是良法,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社会历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适合我国的法律必须根植于我国国情,并常变常新。可见,马克主义法学在党和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应当予以重视并深入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法学 观点 意义
  • 简介:"后危机"时代,国外马克主义复兴运动在国际范围的新生存格局中展现出在金融、政府政治、政党、社会制度和文化等领域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对马克主义复兴运动的未来潜在走向的基本可能的估计,有助于研究"后危机"时代国际范围内马克主义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后危机”时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 复兴运动
  • 简介: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就是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体现了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新发展。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离不开马克主义法学理论的指导。实现四个全面离不开马克主义法学的保障。实现增强人们法律涵养、提高法治水平,加固社会稳定之基离不开马克主义法学理论的支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马克主义法学理论的保驾护航。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法学 依法治国 新发展
  • 简介:当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时,那么这一时期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观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这一观点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以这样说,这是马克主义观察社会生活的方法。这同时也是一个...

  • 标签: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者 教条主义者 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
  • 简介:劳动理论是马克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基本存在方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正是在他们当中流行着诸多不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对青年学生群体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只有从马克的劳动理论出发,才能够正确批判这些错误观念。校园公益劳动是青年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并从中获得自身价值提升以及纠正错误观念的重要媒介。因此,用马克的劳动理论分析和指导当下校园公益劳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这对于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和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校园公益劳动 劳动观 青年学生 劳动幸福
  • 简介:青马工程是执政党委派共青团的重大政治任务,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青马工程也是新时代青年运动在高校的现实运用,对于强化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扩大有效覆盖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逻辑、境遇和超越三个层次,回答青马工程"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的源流问题,"凭什么做、怎么做"的操作问题和"困局在哪、怎么突破"的超越问题,并试图从国家战略、团委主责和高校主业三个维度,探索新时代青马工程的制度设计、主体责任和方式创新。

  • 标签: 青马工程 逻辑 境遇 超越
  • 简介:如何正确看待“西方马克主义”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陈学明教授认为,从整体上并联系中国实际研究“西方马克主义”有助于我们领悟马克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索通过马克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正确途径。此外,它有助于我们增强把“回归马克”与“推进马克”结合在一起的自觉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过程中对马克主义哲学抱有正确的态度。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学术争鸣,我们特将陈学明教授与本刊记者的谈话发表如下。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陈学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代西方哲学
  • 简介:英刊《国际观点》2010年10月号刊登了俄国学者韦伯瑞特对法国著名左翼思想家丹尼尔·本萨义德的访谈,题为《马克主义,理论:昨天和今天》。丹尼尔·本萨义德回答了韦伯瑞特的如下提问:马克主义的遗产哪些部分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哪些部分今天仍然一如既往地重要?马克主义者在今天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有哪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丹尼尔 当代化 德论 左翼思想家 2010年
  • 简介:作为德国观念论的后继者,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对立。为了破解意识形态批判的自反性悖论,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理念与马克的类存在物的互文解读,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辨证法重新定向为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后者不仅是社会批判的结构化特征,而且成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谱系的方法论支撑。面对诸种社会病理对人类自由理性生活的扭曲和颠倒,作者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有赖于某种体察历史的正统人类学的指引,这也是为什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遵循由黑格尔和马克奠基的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