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2 个结果
  • 简介:'熊猫外交''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多次使用特色外交方式之一,为我国对外交往开拓了局面。改革开放后,'熊猫外交'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受关注度依然不减。在新时期应继续积极运用'熊猫外交',将对我国和平形象乃至综合软实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熊猫外交'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更有利于中国树立和平国际形象;可以结合全世界范围内熊猫相关衍生品开展多渠道传播;可以带动中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同西方在动物保护等议题上进行话语对接。

  • 标签: 熊猫外交 动物保护 受关注度 尼克松总统 西方价值观 濒危动物
  • 简介: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如何与非洲人民实现减贫和发展“非洲梦”相互对接、共同发展和实现梦想,其实就是要讲好中国发展故事,以及发展中国如何能够帮助相对滞后非洲实现其渴望脱贫和发展“非洲梦”.一个是中国自身的如何发展,一个是中国如何帮助非洲发展,这看似简单两个“发展”命题,却蕴含着广博和深厚内涵,在对外传播时需要借助政府、企业以及NGO等不同行为主体、以各自不同方式来沟通和宣介.

  • 标签: 对外传播 中国梦 外交 中国人民 民族复兴 行为主体
  • 简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终极目标之一是建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及“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极具竞争力经济区域”。除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之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判断东盟一体化进程是否成功重要指标。本研究试图考察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趋势,探讨东盟经济共同体是否实现了成为具有竞争力生产基地目标,并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阻碍因素。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 外国直接投资(FDI) 阻碍因素
  • 简介:在国内和区域市场以及贸易协定相互推动下,东盟与中国经济一体化正不断加强。尽管区域贸易协定已极大推进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地区参与,但一个重要问题是,东南亚国家中小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并从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受益。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与当地中小企业互动。通过奇瑞汽车案例研究,本文发现,虽然中国跨国企业业务受国家'走出去'战略与优惠区域贸易协定影响较大,但东道国国家政策对外国企业进入也有重要影响。奇瑞在马来西亚经验显示,中国跨国企业在当地联系与溢出效应有限,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极大依赖于其当地伙伴企业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奇瑞需调整其区域战略,使其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地位,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 标签: 跨国企业 中小企业 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关系
  • 简介:中非关系中“大国因素”和大国关系中“非洲因素”使得原本比较单一中非关系趋向复杂。非公共外交近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和卓有成效,但也不乏短板,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亟待调整、加强和改善。对此破解之道可从三方面着手:严惩“害群之马”;把企业推向公共外交前台;设法缓解“西方因素”干扰。

  • 标签: 公共外交 非洲 舆情 中国 中非关系 大国关系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两大重要支点。本文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工程战略意义,梳理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挑战,提出了防止两大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烂尾楼工程观点。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烂尾楼工程” 命运共同体
  • 简介:“和”是中华文化精神实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弘扬和创新“和”“合”精神,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主义”.“和主义”包含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与和谐世界三个层次,具备严谨内在逻辑,是一个系统化科学理论,并通过中国自身实践不断得到验证.坚持和推广“和主义”,对于发展中外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特色 主义 精神实质 新中国成立 中华文化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非援助新方向。更多还原

  • 标签: 非洲大陆 对外援助 战略布局 私人产品 新型战略伙伴 目标地区
  • 简介:《贝鲁特75》是叙利亚著名女作家嘉黛·萨曼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预言了黎巴嫩内战爆发,是作家长期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后结晶,也是其小说叙事逐渐走向成熟标志,及身份认同重新整理和界定分水岭,是她正视过去、反省自我开始,也是她逐渐开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明确主体意识并试图建构身份认同之路第一步.

  • 标签: 嘉黛·萨曼 女性写作 主体 客体 身份认同
  • 简介:中国对外援助种类和特点,可以分为商务外援、战略外援、“大外援”形式、国际公共产品四大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提升非洲区域稳定发展、整体能力,因而权重应当加大,作用加以扩大,应当成为未来中国非援助新方向.

  • 标签: 中国 产品提供 国际公共产品 对外援助 整体能力 区域性
  • 简介:本文重点关注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MSR,简称"海丝路")做出回应。对于从古至今与中国有着密切往来南亚地区而言,这一倡议已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将"海丝路"视为海上往来沟通桥梁已经是一个普遍共识,但南亚国家在落实具体决策时仍旧面临外交和政策困境。虽然经济相互依存、基础建设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向海洋定位方向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创造了大量合作互补可能性,但小国所要承担地缘和外交压力以及国内政治共识缺乏,使它们很难中国倡议做出有效回应。尤其是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一直在努力寻求以一种务实平衡方式加入丝绸之路倡议。与此相比,印度仍然中国"海丝路"倡议长远动机存疑,并采取模糊立场。尽管认识到"海丝路"倡议有符合印度重要经济利益潜力,但印度中国崛起地缘政治担忧以及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强影响力不安,使"海丝路"在印度发展充满坎坷。

  • 标签: 南亚 印度 斯里兰卡 孟加拉国 “一带一路”
  • 简介:1955年至1965年期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友好关系构建可说是中国在东南亚开展“公共外交”成功事例,它推动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伊斯兰教国家同中国密切关系.这段历史带给我们以下重要启示:只有通过“信息和观点流通”,通过政府、精英和普通民众三个层面——既作为行为主体、作为受众客体——共同努力,一国文化、价值观和软实力才能真正获得广泛接受和认可.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公共外交 中国 伊斯兰教国家 友好关系 行为主体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外交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外交政策变化,反映了时代进步,体现了中国国家实力提升,认识水平提高,以及与国际体系关系变化。这些中国应对边界问题,发展与周边邻国关系发挥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中国外交三个时代分期入手,按照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变化,分析中国对外政策目标和实现途径演化,阐述对外政策变化中国处理边界问题影响。

  • 标签: 中国对外政策 边界问题 国际体系
  • 简介:历史上陆海复合型国家大战略取向转型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战略重心、攻防政策、制衡倾向、联盟战略,其中,战略重心转型居于主导地位。影响陆海复合型国家战略转型要素有6个:战略地理结构、攻防平衡、地缘威胁、资源汲取、战略学说、战略决策。笔者依托上述6个因素,分析了德国(1890-1918年)与苏联(1962-1982年)战略转型成因和历史经验教训。笔者分析了中国战略转型面临主要挑战和限制:地缘威胁双重易受伤害性导致海陆资源分配分散化问题;先天地理条件限制;联盟可获性和有效性较低;避免过度扩张倾向;保持战略决策连贯性。中国战略转型最容易克服可能是技术革新,最难克服是战略决策和威胁判断中国要保持经济建设与国防投入、内政与外交、海权与陆权、大战略手段和目的等之间平衡协作,注重防御性和威慑性战略取向,加强危机管控,兼顾海权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属性。

  • 标签: 海权 陆权 大战略转型 陆海复合型强国
  • 简介:十八大以来,韩国学者中国周边外交转型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依其不同见解,可以将这些学者分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攻势外交”三派。三派学者观点反映出韩国学界中国周边外交发展不同评估,其中不少宝贵意见对反思周边外交工作中经验和问题、开拓未来周边外交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十八大 中国 周边外交 韩国学界
  • 简介:自从开展公共外交以来,我们应该以谁为师、走什么样道路,一直是官方和学者深为关切问题。在多年“以西方为师”外交实践之后,中国公共外交基本方略仍然不够清晰。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模式,不可能为西方国家所独制、独占,我们与其西方国家具体外交方式亦步亦趋,不如深入剖析其中运作规律,找到我们提升公共外交效用关键点。公共外交具有不同于其他外交形式三个特征,一是人民“情感”因素核心地位,二是信息传播与反馈机制重要影响,三是其对本国软实力(或国家魅力)仰赖。我们要探寻更适合自己公共外交发展战略,必然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 标签: 中国外交 人民性特征 外交人民性
  • 简介: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大都会,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对外交往重要城市之一,多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以崔致远、鉴真、普哈丁、马可·波罗等先贤为文化桥梁,不断加强韩国、日本、中东、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了在国际上影响。其中,从2001年起,扬州以崔致远为主题,推动韩国全方位交往,逐渐将自身打造为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 标签: 城市形象 文化外交 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普哈丁 中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