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十六、十七世纪大量华人移居东南亚,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其原因除了传统的各种因素以及明末清初政治性集团移民而外,主要是由于西方殖民者开发南洋对华人移民的需求和明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所造成的.在这一移民潮当中,中国对东南亚

  • 标签: 华人移民 十七世纪 西方殖民者 明后期 海外贸易 红溪惨案
  • 简介: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战后菲律宾农业技术变革及相应制度建设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本研究发现,菲律宾在20世纪60、70年代所取得的农业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技术研发的支持。然而,从长期看,菲律宾政府支持农业技术研发的政治意愿并不高,导致相应的制度建设扭曲,从而造成了长期农业发展的不乐观。

  • 标签: 菲律宾 农业发展 技术变革 制度建设
  • 简介:对外军事技术合作是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恢复大国地位、在国际社会保持军事与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西方制裁使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受阻,俄罗斯采取进口替代计划反制,并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来开拓中东和亚太市场。未来,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面临内外多重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机遇。

  • 标签: 俄罗斯 军事技术 外交
  • 简介: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法,对1980—2011年间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成分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1)除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全要素增长率为负外,其他东盟国家均为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就本文样本来说,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2)1984—1986年、1996—1998年以及2002—2004年期间东盟整体出现了3次较为剧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3)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增加,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收敛 东盟经济
  • 简介:<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代表团应日本滋贺县知事和滋贺综合研究所邀请,于今年2月访问日本,并同当地经济界进行了交流。日方有三点意见:一、中国对落后地区应设立优惠的特别法律。滋贺县贸易株式会社社长品矢静雄说,同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进行经济合作有着很多便利条件。但是,同有友好关系的湖南省进行交往则比较费劲,物品到了港口再往内地运要花费很长时间,因电报、电话费用昂贵,对方不愿及时联系,在那里设立事务所费用也很高,开办合作合资企业,土地、工人工资又不确定、不明了。品矢说,如果内地也拥有同沿海相同的条件,他们

  • 标签: 滋贺县 综合研究 落后地区 中国现代 技术交流 国际关系研究
  • 简介:<正>今年五月份,国家正式批准在珠海市建立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座落在西区三灶岛西部,占地9.8平方公里。为使珠海将来以高科技为基础、为龙头、为标准来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使珠海高速度地走上先进的行列,我区具体组织该开发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任务光荣而繁重。从明年开始,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准备用五年的时间使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产

  • 标签: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科技 珠海市 正式批准 国家级 行列
  • 简介:前言70年代初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这种发展产生于对石油与天然气收入的合理支用,从而导致该国生产能力的提高。此外,那种使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免受国际竞争威胁的保护贸易制已吸引了国内外的工业投资。然而,这种“来得容易的”工业发展很快就停止了,因为1982年石油价格的暴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问题。为了对付石油价格的暴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贸易自由化 工业技术 技术能力 制造业 不发达国家
  • 简介: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两大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政府均从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积极寻求对策。以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由于分布广泛、储量巨大、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当前国际社会能源开发利用关注的重点,被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唯一出路。湄公河次区域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多样,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可再生能源 技术应用 云南省 太阳能资源 能源开发利用
  • 简介: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俄罗斯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最具前景的地区。俄罗斯远东市场,近几年虽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但仍然是我省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市场。研究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于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开展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参...

  • 标签: 对俄经贸 俄罗斯远东地区 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发展 俄远东地区 技术合作
  • 简介:新中国建立之初,据中苏两国协议,1951年8月至1960年8月,先后有95名苏联航空技术专家到哈尔滨国营伟建机器厂工作。该厂后来能够顺利完成飞机修理、制造任务,并得以较快发展,是与聘请苏联专家来厂直接指导、全面引进苏联技术、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引进和学习苏联航空技术,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迅速掌握航空先进技术的捷径,对于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新起点,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加速发展我国的现代航空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苏联 中苏航空技术合作 技术引进 直升机 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