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1977年苏联宪法中提出的'新的历史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它是否符合苏联的国情?本文想对此作些评述。苏联'新的历史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理论,最早见于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当时他宣称:'在苏联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新的历史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

  • 标签: 共同体苏联 历史性共同体 新的历史性
  • 简介:自“阿拉伯之春”以降,伊斯兰极端主义日益成为全球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注意到极端宗教思想对“一失败,即溃散”的弥散型恐怖主义之影响,但对于弥散型恐怖主义生成根源、传播路径与扩散范围却没有形成系统的区分与探讨.基于对伊斯兰文明圈核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在宗教地位、部族影响、民族国家认同与区域权力结构四种因素的区分,在伊斯兰文明核心区域容易形成向外围单向辐射的跨国弥散型恐怖主义;而在伊斯兰文明边缘区域容易接受来自文明核心区域的影响并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扩张工具与动员手段.半边缘区域因地缘上的过渡和宗教上的亚文明特征而介于两者之间.“一带一路”倡议途径广大的伊斯兰国家,为确保中国海外投资安全,在伊斯兰文明核心区和半边缘区域应该注重发展同当地部族关系,而在边缘区则需要强化政府间官方合作.

  • 标签: 弥散型恐怖主义 伊斯兰极端主义 国际反恐 一带一路
  • 简介: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领土的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的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和“共存安全”的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和国家的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和“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的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的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的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化、安全的渗透和联动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的因素以及安全的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的多元、内生性、交互、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的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的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的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的同时也注重安全的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的特殊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的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和“共生安全”特性的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未来走向。

  • 标签: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 简介:中国如何在南海主张不受《海洋法公约》调整的历史权利,同时又受《公约》尊重,这是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本身存在两个缺陷:第一,试图以单一的历史权利规则主张涵盖整个南海海域的权利,未能解决与《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的冲突。第二,以《海洋法公约》之外的法源主张区别于《公约》的历史权利,但海洋权利内容又是《公约》框架内的事项,由此又落入《公约》的调整范围。对历史权利的法源、性质和内容的阐明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症结所在,只有对此作出有别于《公约》权利的主张,才能落入《公约》序言“未予以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的条款中,以此排除《公约》的适用。本文试图对历史权利做全面解读,以此证实历史权利是区别于《公约》权利的体系,不受《公约》调整;其次,试图处理历史权利与《公约》权利的并存关系,以此证实历史权利受《公约》尊重。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海洋法公约 南海仲裁案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印度充分发挥其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并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中获得先机,带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以IT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有较高的就业门槛,与印度大众教育水平落后的现实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印度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反而导致了就业失衡,加剧了行业的不平等.增大了贫富差距,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印度现代服务业 竞争优势 不可持续性
  • 简介:中俄边境贸易在经历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之后突然跌入低谷,进入了一个困难重重的过渡时期。边境贸易怎样才能走出低谷,重现昔日辉煌,关键在于在过渡时期能否相应调整对策,在边境贸易的主要环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结算方式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中俄边境贸易 可行性分析 俄罗斯 外贸企业 自由外汇 易货贸易
  • 简介:从2016年下半年仲裁裁决之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南海局势趋于平静,但是南海的实质问题——领土争议并没有解决,现在风平浪静只是表面上的,处理不好,南海问题很可能风浪再起。当前南海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军事较量是影响南海形势发展的一条主线。去年美国针对我们在南海地区进行了4次航行,并频繁访问周边国家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基地。我国在南沙地区的岛礁建设完成之后,相应的设施逐步部署到位.

  • 标签: 南海问题 秩序 海上 仲裁裁决 实质问题 形势发展
  • 简介: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具普遍的存在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都与生态问题有关,文化也不例外。当全球进入"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时代的时候,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构成了关于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系统的新生态特征。文化生态安全是这一现代的表征。文化生态构成的多重二元结构是文化生态安全构成的结构方式。内部与外部性文化关系冲突是引发文化生态危机和国家文化安全危机的原因。塑造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是维护和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文化生态保障。文化多样是文化生态的存在形态与结构样式,是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机制,文化多样安全是文化生态安全实现的前提。中国要实现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从单一时空领域里的文化安全走向系统整体范畴的文化安全,在生态文明系统整体安全观的基础上,建构国家文化安全现代的新认知系统。

  • 标签: 文化生态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现代性 文化多样性安全 文化生态构成多重二元结构
  • 简介: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的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是其历史上"汉密尔顿主义"和"威尔逊主义"传统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受到影响为借口,以实现该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和秩序稳定为目标,以实施综合的海洋战略为保障是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现实考量。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制度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

  • 标签: 南海 航行自由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 简介:中俄两国农业具有广泛的互补:(1)俄土地资源丰富,中国人均土地资源较少;(2)俄出现人口危机,农业劳动力资源匮乏,中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3)俄近期是中国农权产品的广阔市场;(4)中国将长期进口俄罗斯钾肥;(5)明日的俄罗斯可能成为中国的粮仓;(6)俄将是中国园艺产品的长期市场;(7)俄是中国传统的茶叶市场;(8)俄将是中国猪肉和禽肉的主要出口市场;(9)中国将是俄罗斯牛肉和乳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10)中俄双方农业科技各具优势,互补互利,加强合作,可促进两国农业经济共同繁荣。中俄农业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美好的合作前景。目前中俄农业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但是只要中俄双方都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局着想,从中俄睦邻世代友好的长远利益着想,这些问题都会在不断合作与理解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 标签: 中俄农业 国际合作 互补性 资源 农资 农产品
  • 简介:为了应对海上航道安全威胁,南海各方经过努力形成了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该机制具有一定有效,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合作机制的软法导致遵约和履约行为的非拘束、合作机制固有的妥协与弱惩戒损害其权威、合作机制的原则影响权利义务的确定性、合作机制的独立受限于国际势力干预,以及合作机制的公共物品属性影响其实效。这些局限需要南海各方协同以破解制度困境:构建软硬法有机联系的合作法律机制;完善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的内在构成要素;协同努力确保合作法律机制的独立;强化南海各方有效合作的“选择诱因”机制。

  • 标签: 南海 航道安全 法律机制
  • 简介:2006年9月,泰国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看守内阁,接管了国家权力。这次政变的爆发,与他信政府在利益、道德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合法危机有关,也与泰国民主发展不完善,即民主的尴尬有关。军事政变一方面作为结束遭遇合法性问题的统治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它严重影响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完善的民主制度是解决政治纷争的有效方法,只有它才能为政治体系提供长久的合法基础。

  • 标签: 泰国 军事政变 政治民主 合法性
  • 简介:逊尼派—什叶派教派矛盾上升是2011年中东变局爆发以来中东地区出现的最重要趋势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逊尼派—什叶派教派矛盾成为沙特—伊朗在波斯湾、中东地区进行地缘政治斗争的意识形态工具。2012年穆兄会政府在埃及上台后,中东逊尼派政府分化为相互竞争的萨拉菲、穆兄会政府两派,中东教派政治格局由'逊尼派—什叶派'二分格局演变为'穆兄会—萨拉菲—什叶派'三分格局。与此同时,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的'伊斯兰国'等定叛萨拉菲主义团体在部分地区和国际势力的有意扶持下崛起,进一步激化了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内部教派矛盾。

  • 标签: 教派矛盾 穆兄会 萨拉菲定叛 萨拉菲主义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增强的今天,移民活动的状况或本质正越来越表现为流动而非定居。移民的流动,是“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国际政治思潮的反映,是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一种“跨国逃避”趋势,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不平衡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移民流动的探讨,揭示中印两国海外移民的流动对两国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所共同具有的有益影响,以及中印两国因其海外移民流动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同处境。

  • 标签: 海外移民 流动性 国际关系 中国 印度
  • 简介:自从公元一千年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以来,越南就不得不面对“地理位置的束缚”。越南与其强大的北方邻国——中国拥有共同的边界。时至今日,越南8800万的总人口数只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数。正如布兰特利·沃马克(BmntlyWomack)在他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中指出:在已记录的历史中,中越两国双边关系都是一种持续的不对称结构。

  • 标签: 越南 中国 对称性 成熟 不对称结构 民族国家
  • 简介:印度1947年独立后,以继承英国特权为由积极干涉西藏事务,直到1954年《藏印交通和通商协定》签订,它才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本文在厘清1947-1954年印度对藏政策变化脉络的基础上,探究其政策"两面"的表现和深层原因。文章认为印度政府从中印关系的前提出发对"西藏问题"持谨慎态度,但它最后承诺放弃在藏"特权",却依然坚持以西藏牵制中国的战略思想。这一时期印度的对藏政策奠定了后来它对"西藏问题"的认知基调。

  • 标签: 印度 对藏政策 两面性
  • 简介:缅甸民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舞蹈艺术,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阿迎舞是缅甸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舞蹈,也是缅甸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从它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保护传统阿迎舞的必要。保护缅甸传统舞蹈艺术对保存缅甸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缅甸 阿迎舞 传统舞蹈艺术保护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人口迁移与产业相互推动,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移民卷入产业。如今,产业的蔓延与繁荣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与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极大关注。因此,治理性产业的法律与公共政策也成为弧太地区国家与公民社会讨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菲律宾妇女海外性工作者与菲律宾NGO的社会行动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妇女移民在跨国迁移中的角色、地位与社会、性别危机,以及公民社会参与产业的社会治理行动与策略。

  • 标签: 亚太妇女移民 性产业 菲律宾NGO
  • 简介: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海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印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 标签: 印度 美国 海洋安全 借势战略 进攻性现实主义
  • 简介:吉米·卡特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执政期间真正有意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的总统之一。他为抑制美苏军备竞赛,裁减军备和缓和当时的国际紧张局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些努力是他后来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之一。然而,由于卡特的这种外交方针触犯了当时美国国内某些极端保守势力的利益,在国际上又遭到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带来的冲击,使他在执政期间屡屡遭受外交政策上的挫折。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的这一特定时期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今天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 标签: 吉米·卡特 美国外交政策 裁军 美国全球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