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微观治理机制其实就是一个从模糊的关系型舍约不断向明晰的正式合约过渡的过程。固始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内陆农业区,今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固始县在其自然、人文与经济区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具有明显的集体主义文化特征。一般而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相对优越的制度安排,但就具体企业来说,采取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是业主的选择。固始县在其特有的文化约束下,柔性的关系型合约治理方式和模糊的契约安排是企业微观运行机制的明显特征。以固始县为研究对象,不仅对研究内陆农区经济转型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而且可以从中透视中国渐进式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正式合约缺位下,关系型合约仍然能够维持社会经济运行的发展轨迹。

  • 标签: 经济转型 文化约束 微观机制
  • 简介: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根据北京市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市内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非常显著,其差异程度不亚于各市间、各省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从经济集聚密度的视角对北京市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生产率对单位面积上产出和单位面积上就业的弹性分别为11.8%和16.2%,高于欧美的4%~5%的平均水平。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

  • 标签: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经济密度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全民创业"十年间的调研数据,研究社会规范影响创业的机制。研究发现:(1)社会规范对创业活动的总体影响是正向显著的;(2)社会规范需要通过促进个体机会感知、创业技能和商业网络,才能进一步激活创业;(3)社会规范影响生存型、机会型创业的中介机制存在差异。本文丰富了制度理论在微观创业层面的研究发现,拓展了社会因素对创业活动的解释效力。结论对激活高质量创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规范 机会型创业 生存型创业
  • 简介:城市发展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针对中央文明委主办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政策,使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采用倾向性匹配倍差法以及分位数倾向性匹配倍差法评估了这一政策试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显著地抑制了所在城市企业的利润率,且存在1~2年的滞后期;评选活动显著地降低了法人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利润率,降幅最高为1%。评选活动对集体、私人和外资企业利润率的推动作用衰减迅速;评选活动的抑制效应对存活时间越久的企业越明显,最高可达2.8%。这为反思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 标签: 文明城市 企业绩效 倾向性匹配倍差法 分位数倾向性匹配倍差法 抑制效应
  • 简介:本文以大连市科技孵化器微观样本为基础,借助于DEA效率分析工具,实证测度和分析了大连市科技孵化器的效率水平及差异化的原因。结论表明,当前我国不同类型科技孵化器中,高校主导与专有型科技孵化器的效率表现最佳,远远高于政府与企业主导模式,而政府与民营主导型孵化器,其隐形与经济性价值偏好明显,但却普遍表现出较差的技术促进效应。

  • 标签: 科技孵化器 绩效差异 效率决定 DEA
  • 简介: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 标签: 制造业 技术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外资进入 总生产率增长
  • 简介: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 标签: 空间外部性 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 空间关联 异质性 生产率
  • 简介: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高离不开服务劳动收入分配改进.不同行业有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市场结构和垂直专业化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行业异质性角度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投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差别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技术水平越高,投入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越强.同时,开放程度和市场结构等行业异质性因素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间接影响.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劳动收入占比,需注意不同制造业行业投入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不同促进作用.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并获取实质分工和贸易利益,是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治本之策.

  • 标签: 制造业服务化 行业异质性 劳动收入占比 要素密集度
  • 简介:"稻强米弱"是稻米市场呈现的独特价格现象。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稻强米弱"背景下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影响显著,且国有资本占比对两者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具体来说,国有资本占比越高,比价扭曲对资本配置的扭曲作用越弱,对劳动配置的"倒逼作用"也越弱。而且,当国有资本占比超过某一阈值,比价扭曲对两种要素配置的影响方向会发生逆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稻谷加工业要素配置优化,既要考虑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又要兼顾"稻强米弱"的外在影响。

  • 标签: “稻强米弱” 稻谷加工业 要素配置 倒逼效应 政府保护 粮食安全
  • 简介: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资差距。对政策的启示是关注微观层面的行业工资水平及其差距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和调节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工资溢价。

  • 标签: 行业工资差距 技术进步 城镇地区 微观测度 工资溢价
  • 简介:本文尝试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等产品层面的大型微观数据,基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的视角,测算中国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商品种类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多元化也是贸易利益的源泉;中间品、消费品、低技术商品、高技术商品的进口都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升;如果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化,中国由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所获得的消费者福利会小幅上升;在不考虑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HS-6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1998年GDP的0.40%的福利增加,基于HS-8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2000年GDP的0.42%的福利增加,即中国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338亿—417亿元的福利增加。因此,今后在制定进口战略时,我国政府不仅要重视进口规模本身的变化、进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还要高度重视进口商品种类的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的多元化。

  • 标签: 进口商品种类 进口价格水平 消费者福利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消费者行为变化对零售业市场结构的多维度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需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等微观经济学基础,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明确了研究空白与创新点。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消费者行为变化的现状与趋势,包括技术驱动下的购物习惯变革、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新趋势,如个性化、体验化和健康环保意识增强等。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并对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实证分析部分,文章采用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了消费者行为变化如何通过多种路径改变零售业市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行为变化是推动零售业市场结构演变的重要力量。最后,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为零售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 标签: 消费者行为变化,零售业市场结构,微观经济学分析,产品差异化
  • 简介:对于农村人口再生产问题,近几年从其规模、速度、世代更替水平等方面研究较多。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农村人口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就这一问题在湖北宜昌都县红花套公社的三个大队搞了一次典型调查,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 标签: 农村人口 典型调查 微观分析 湖北省 人口问题 公社
  • 简介:20世纪90年代,笔者撰写了不少经济学学术书评,评论过当时出版的一些比较优秀和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并结集出版了《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及其修订版《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笔者也博得了一个“批评家”的雅号。但是,随着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浮躁起来,好的著作不多,像样的书评更少。一些人请我写书评,有的被婉言谢绝,一些应诺的评论之作,也以批评为主,比较尖锐的,如:2002年写的《金融托管:理论与实践——兼评(金融托管经典案例研究)》(2005),《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制度分析的最新发展与(制度经济学三人谈)》(2005)。最近,读了王曦的大作《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总需求》,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觉得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必要予以评介。一方面对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给以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讨论一下经济研究的道路和方法问题。

  • 标签: 中国经济学 转型经济 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运行 微观
  • 简介: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从企业层面将中国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出口企业数量)与集约边际(单位企业的平均出口额),描述了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和二元边际结构,并考察不同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2000—2005年间尽管扩展边际的波动幅度远大于集约边际,中国出口的增长仍大部分是由持续出口企业的贸易额扩大实现的;各种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不尽相同,经济规模、距离和贸易成本的蛮动主要猫讨扩展动际影响留易济鼍.

  • 标签: 贸易成本 企业出口动态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 简介:制造业依然有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集聚才能避免拥挤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集聚效应,对此,现有文献尚未作出很好的解释.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可使用中国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与已有文献普遍认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提升制造业生产率不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单元表现不同,在全市范围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提升19.52%;在市辖区表现为显著的拥挤效应,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下降19.87%.这表明只有与集聚区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发现,集聚效应只显著发生在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大城市,说明生产性服务业要集聚到一定程度才显著发挥外溢作用.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地级市政府宜提高辖市辖县与辖区之间的交通便利性,辖市辖县专业发展制造业,以接受市辖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

  • 标签: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企业生产率 集聚效应 拥挤效应
  • 简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有效供给才是使农民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信息红利”的关键。本文对基于手机短信的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民的销售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内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的有效供给确实能够显著提高易腐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但这种因果关系仅限于易腐农产品(豆角)。本文认为未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缩小“二级数字鸿沟”。

  • 标签: 数字鸿沟 二级数字鸿沟 倾向评分匹配 农产品价格
  • 简介:人才的能力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目前,世界进入了能力主义的新时代,加强人才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战略需要.文章提出了探索多渠道、多方式的建设途径,以及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拓展人才开发空间和创新开发机制四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人才建设 能力建设 能力主义
  • 简介: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外来人口幸福感和社会融合状况对其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受访者年龄、性别、在本地居留时间、婚姻、收入等因素情况下,幸福感和社会融合对于提高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行业、职业和收入水平考察,发现好行业、高端职业和高收入的外来人口幸福感提升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增加对落户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差行业、低端职业和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提升外来人口幸福感入手增强外来人口户籍迁入城市意愿、促进外来人口在城市稳定下来并进而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新思路。

  • 标签: 外来人口 幸福感 社会融合 城市落户意愿
  • 简介:本文是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点体会。作者认为,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这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层次的队伍建设,是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基本建设

  • 标签: 经营管理者 企业家 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