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当前学校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前途。本文首先介绍了学校发展规划的结构,并分析了它对于学校的重要意义。于此基础上指出上海市B中学在2005—2007年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出现的不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选择适合的价值取向,加强对传统的批判吸收及对未来的理性思考,教育专家参与规划制定的必要性。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3省12县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探讨了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教师流动意愿强烈,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向城镇地区流动。统计分析表明,工资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对教师流动有显著影响。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学校到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将导致农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不合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路径。
简介: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的思路如下:1)评价理论的本土化、幼儿园化;2)评价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3)教学评价内容应细致化、科学化;4)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5)教学评价模式应互动化。
简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结构以自我效能和自利两因子为中心,另含疲劳感因子(负向)、全局意识因子、兴趣衰竭因子(负向)等要素。努力构建教师等级分化的多元结构,实现等级体系的多层次、多目标、可跨越;发挥积极性,培育低密度、慢进度、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等是有效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简介:价值取向是教科书的灵魂。教科书编写者被赋予特有编写权,教科书处处都承载着编写者的价值取向,其编写结构体系体现编写者的课程观,具体内容包含了编写者想传递给学生什么价值。运用“频度差异”分析法和文本质性分析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涵括教科书的内容选编体系、体例设计,以及教科书内容的公民伦理、家国情怀、性别、全球教育等。
中小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基于上海市B中学2005—2007年学校发展规划
中小学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江西、河南3省12县的调查
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的研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现状与促进机制——基于辽宁省B市416个农村教师样本的调查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