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4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已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当1992年第二次改革大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巨浪席卷而来时,人们对现实社会上的精神文明状况却出现了两种绝然相反的估价。一种估价认为:现在才是思想真正大解放,国人精神面貌才真正纳入了世界文明的轨道。一种估价则认为:现在是世风伦落,钱欲漫国土,社会软件大崩溃。褒与贬,各据其理,各握其例。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新的社会阶层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文章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成因、地位和贡献等进行了客观剖析,以期为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使他们更好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简介: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悬而未解的重大课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才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过程中,提出了包括社会主要矛盾在内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然而,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而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来,使社会主义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改革开放后,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规定和表述,使党的工作重心回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又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新的判断,与时俱进地推动了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深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变迁历程,对科学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避免重蹈急功近利的覆辙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化,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价标准,阐明这些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把握其思想实质,揭示其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引导,从多个方面加以应对,以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简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必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科学认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最大限度地引导社会思潮,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二是基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教训;三是基于时代主题的深刻变化;四是基于我们党独立自主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执政党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蕴涵了丰富的经验: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基本目标上,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路径选择上,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来达到目标;在方式选择上,坚持渐进式改革创新;在目的定位上,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光明之路,为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己的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