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人说,“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意思是说,自己糊糊涂涂,是不能使别人明明白白的,这是针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说的。我们在论辩中,却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形成一种独特的“糊涂”技巧。
简介:钱钟书说:“含蓄比于形之与神”。“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则“顺诗利导。亦即蕴于言中”。通俗点说。含蓄就作者而言是话中有话;就读者而言,是要听话听音,读懂诗作的话中之话,把握形中之神。诗意含蓄,可显诗人曲折隐晦表达诗意的艺术才华。
简介:普通话中的某些歧义句在冀州话中能得到分化刘淑学冀州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冀州话属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完成。语气词了2出现在句尾,表示变化,即一种新情况的出现。两个“了”读者相同。(参看《现代汉语》,北京...
简介:现实生活里,人们相互问的论辩不乏幽默诙谐之风格。这种风格仅从辩驳的角度来看,是紧扣对方话语中的词性、色彩、使用对象和环境等等因素,来一个截然对立的言语妙用。本文考察了这种论辩中的言语对立运用现象与幽默效果的关系,提出七种运用的形式,以供读者参考。
简介:元代以后,“将、着、的”等动态助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用法上均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发展,这在由明人创作又刊行于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得到了反映。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将、着、的、子”等动态助词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简介:作为术语的"误读"一词,见于比较文学,指文学作品跨民族、跨国家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增减、扩缩、变异乃至价值取向。对历史的误读也是传播过程的普遍现象。本文考察的是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史实传播过程中文字传播路线和口头传播路线的异同,相应的意义及其政治的、社会的原因。
简介:进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应该挖掘应用写作本身的审美性质。应用写作虽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美为主要质素,但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深入挖掘这些特征,使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同时结合应用性,可以更好地从事应用写作,提高写作质量。应用写作本身的审美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简介:文章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了恰幸副词在《论衡》中继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由此讨论了相关的校勘问题,分析了它们“独秀”于《论衡》的原因。
简介:爱好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当对方踢来一球时,我方把球反踢回去.就势借力,可以把球踢得更远、更有力量。这种“反弹”的技巧.也可以用在论辩中.当对方向你发动攻势时,你接招借力“反弹”.使对方猝不及防,败下阵来。论辩中的“反弹”制胜术,主要有以下五种。
简介:我们知道,新闻事实的发生并不是完全出于偶然。它总有一定的原因,有一定的背景,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而在一篇新闻的写作中,就有不少需要运用背景材料才能将事实讲清楚的。可以说,新闻背景是新闻写作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如果说,新闻事实是一朵鲜艳的红花,
简介:<正>《论衡》中“是”与“则“连用的例子很多,且用法不一。逐一搜求,得例句53个。1.0用法1.1用于假设复句的正句。(18例)1.1.1偏句有连词“如”“苟”“若”与“是则”呼应。(9例)(1)如鼓翼邪飞,趋西北之隅,是则淮南王有羽翼也。(道虚篇P413)(2)千秋万夏,不绝响雷。苟谓雷雨为天怒乎?是则皇天岁之怒也。(感类篇P1052)(3)若以虫生罪乡部吏,是则乡部吏贪于春夏,廉于秋冬,虽盗跖之吏,以秋冬署,蒙伯夷之举矣。(商虫篇P945)
简介: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演讲中,排比的使用不仅能产生语言形式上的匀称和声音韵律上的往复美,而且能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句式不仅气势壮阔,情感充沛,而且表现力极,无疑会为演讲锦上添花。
简介:
简介:《论语》、《孟子》、《左传》中的“可以”张月明1引言“可”“以”连用,是古汉语中习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语法构造和语义是迥然不同的。如《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与现代汉语的“可以”相当,为助动词,作“已”的状语。《左传·庄公十...
简介:自中国时报于五月十七日全版讨论全球华语热的话题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已在台湾的华语界引起一阵沸沸扬扬。报导中探讨许多国家学习华语的疯狂与热爱程度,也谈到中国政府用心经营,文中提及“眼见中文当红,台湾做了什么”,心中颇为感慨,是呀!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简介:意象,表意之象,不仅特征鲜明而且蕴含着诗人的丰富感情和深邃的思想。笔者对雪莱的三部作品《含羞草》《云》和《西风颂》进行分析,发现在诗歌的创作中,诗人将自然意象赋予人的感受与经历,展现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其美学感染力及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与启示。
简介: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的“镕”、著名画家钱松喦的“喦”、著名电影演员项堃的“堃”、牛彝的“彝”、冯喆的“喆”、著名学者董同龢的“龢”、著名作家钱杏邨(即阿英)的“邨”、著名修辞学家张瓌一(即张志公)的“瓌”,它们依次为“熔”、“岩”、“坤”、“奔”、“哲”、“和”、“村”、“瑰”的异体字。这些异体字作为人名用字都受到尊重.不予淘汰。古往今来,人名用字选用异体字
简介:《诗经》中的宾语位置考察韩晓光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比较稳定的。管燮初先生在《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曾指出:“从殷虚卜辞起,汉语的句子的主要形式就是‘主一动一宾’的形式”。但这是从语序的整体情况而言的。在上古汉语中也有宾语(主要是代词宾...
简介:李约瑟在其力著《中国科技史》一书中,以其聪明才智展现出文明古国——中国的基本特点和成就。同时他对于文化之间思想和实践传播现象所做的思考也是颇有见地的。他对中——印在天文学、数学、炼金术和其他科学领域的交流研究尤其引人注目。虽然李约瑟对印度科学的了解基本是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来进行,但是他封印度科学的看法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他对古代印度科学的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的著作对印度科学史学者非常有价值。事实上,李约瑟严谨的系列著述,以其丰厚的学术内涵,已成为印度科学史学者的灵感源泉。
论辩中的“糊涂”技巧
漫谈写作中的含蓄
普通话中的某些歧义句在冀州话中能得到分化
辩驳中的幽默应对法
《金瓶梅词话》中的动态助词
昭君事迹传播中的误读
应用写作教学中的美育
《论衡》中的恰幸副词
论辩中的“反弹”制胜术
要重视新闻中的背景
《论衡》中“是则”的用法
排比在演讲中的运用
语音教学中的“歌诀”传统
《论语》、《孟子》、《左传》中的“可以”
台湾在华语热潮中缺席
雪莱诗歌中的意象研究
人名中的异体字
《诗经》中的宾语位置考察
论辩中的移花接木术
李约瑟视野中的印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