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自郭璞在《尔雅注》里提出词汇中有“义相反而兼通者”,其间靠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之后,训诂学家很重视对反训词的研究。十三经的注疏者们多注明反训词的正反两义;一些著名的训诂学家,象过念孙、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也都注意吸收有关研究成果,在给字词释义时,都尽力保存反训词的正反两义,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专辟一节,论“美恶同辞例”。由于反训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从古到今,对一些词的具体解释,包括某词是否属反训,存在着不同见解,但这不意味着从根本上否认反训词的存在。宋人贾昌朝在《群经音辨》卷七曾说:“经典大体以乱为不理,亦或为理。理乱之义,善恶相反,而以理训乱,可惑焉。若以古文《尚书》考之,似乿、亂(简化为乱)

  • 标签: 反训词 美恶同辞 段玉裁 战国策 古代汉语 说文通训定声
  • 简介:《汉书》标点误袁庆述因工作关系,最近细细地读了《汉书)九十四卷(匈奴传)至一百卷(叙传),发现很有一些地方的标点值得推敲,故随手作记,写成数十条。不敢说自己的看法一定正确,所以只敢称之为误。我所用《汉书》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63年版,条目虽大致分...

  • 标签: 《汉书》 标点 匈奴 戊己校尉 动宾结构 西南夷
  • 简介:<正>《资治通鉴》一书,1956年由古籍出版社据胡克家翻刻元刊胡三省注本校勘标点出版,后又经吕叔湘先生等专家全面校阅,对标点、排校之错误,多所是正。吕先生又撰《(通鉴)标点琐议》一文,给读史者极大启发。然洋洋六百万言之巨著,偶疏之处,亦或有之,今读中华书局第5次重印本,仅秦、汉二纪,得标点误处凡数十例,今抽取二十八例,依次排列,就正于方家。

  • 标签: 《资治通鉴》 标点 胡三省 中华书局 古籍 吕叔湘
  • 简介:《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宣讲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为宣扬教义的方便,该书采用对话体写成,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汉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引起了中古汉语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 标签: 《太平经》 校注 中国道教 下层民众 东汉时期 中古汉语
  • 简介:杨街之所著《洛阳伽蓝记》着重记述北魏时期洛阳佛寺的兴衰,同时以相当大的篇幅描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情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问世以来,虽有诸多版本流传,且经历代学者校正,但仍存在较多的舛误,直接影响了它的使用价值。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文学价值 史学价值 版本 使用价值 汉语
  • 简介:针对学者关于《文心雕龙·通变》“名理相因”、“酌于新声”、“练青濯绛”、“摄契”释义的诸多分歧意见,从词义训诂及文意理解两个方面对之加以详细辨析,在此基础上,或对其是非正误做出正确抉择,或提出新的更合理的解释。

  • 标签: 文心雕龙 通变 名理相因 酌于新声 练青濯绛 摄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