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实在是应该叫"下里巴人手记",只是由于我出生在松花江畔郭尔罗斯草原上一个叫达里巴的地方,写的就是那疙瘩的人和事儿,索性就由"下"至"达",叫成了"达里巴人手记"。——题记柳笛声声柳笛,我们老家达里巴那疙瘩称它叫叫。大人小孩没人说吹柳笛,都说吹叫叫。柳笛,显然是用柳树条子做的。做叫叫,最好不用一棵高大的柳树垂下来的柳丝,虽说那
简介:六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巴尔虎右旗呼伦镇达石莫,是因为一个朋友约我去她草地上的家看看。因为她家并不在镇里,散落在草原没有突出的坐标,不便寻找,于是让我在离她家不远的达石莫下车,在一个小商店门前等她。刚一下车,夹杂着泥土腥气的牛马粪味儿扑面而来,那时候我很少去草原,去的话也是随同家人一起到光鲜的景点走马观花。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草原村落,实打实地被这一股接地气的味道熏得一个踉跄,迅速用衣袖捂住了鼻子。
简介:
简介:在大都会绚丽的舞台上,贝琳达每天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快乐极了。
简介:父亲生前喜欢花。也许是生长在一个贫困的锡伯族家庭的缘故吧——在各色各样的花中,父亲最喜爱的则是早春开放在山野丛中的达子香,这种花虽然朴实无华,但她却有着咬定青山的韧劲儿和不畏风霜雨雪的顽强生命力,因此诗人常将她比作民族之花。这种花一旦
简介:格丽赛达·克尔芙跟曾祖母一起,住在胡同里的最后一间茅屋里。她十岁,曾祖母一百一十岁。别看岁数相差悬殊,可她们之间,并不像人想的那样,有多么大、多么大的不同。格丽赛达的曾祖母,如果只是十岁的两倍、三倍或者四倍,那她们之间倒会有很大的差别的,因为人在二十岁、三十岁或者四十岁的时候.会感到跟十岁的时候,
简介:撒哈拉车站出发缺失了屋顶的房子,仿佛沾满白垩的纸箱,气息的莹镜中盛映着天空。吸一口气:空气清冽。树枝上挂着酸橙。
简介:说起丹麦.我们就想起小美人鱼,想起安徒生。这里为你选择的是《安徒生童话》中一篇不那么著名,但却意味深长的故事。
简介:<正>在《庄子》外篇中有一章名为《马蹄》,得空读一读,再浮想联翩一下,有点意思。它是这么说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
简介:"萨噶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藏历四月十五日氐宿星出现,故名。藏历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原是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和圆寂的日子。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西藏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的节日。据西藏民间传说,藏历四月十五日这天,也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纪念日。因此,每年的这一天,拉萨市附近的藏族人民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按传
简介:我开始想达瓦泽波。好久都没看见他。
简介:牛跟蛙的故事: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的。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简介:梦寐乍醒,靡饥隐动,如蚁蚕食,复难成寝。揭灯披衣,见寅时之末,天地初开,夜如山空,月若雪吹,心下甚喜。逐调白水作杯中酒,烹美文为盘中餐,虽无拨琴撩阮,却有丝竹清韵,读文之好充腹之馀,快哉。且拭旧案一牍,挑半醒残灯,濡笔作文,是以为乐。
简介: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简介:一、《牵风记》作者:徐怀中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读者:文俊从没读过这样的小说,前半部分写实,虽然两个人的感情发展、故事的时间脉络没有详细描写,但对感情发展的一些瞬间写得细致有加;后半部分写意,进入大别山之后汪可逾越来越有仙气。
简介:中庸即用中中庸,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中庸是不偏不变的大道理。《朱子章句》中庸题下的注解是:“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是悬天驾雾,朱子是虎头蛇尾,都是以经释词,不是以词解经。对“中”的解释一致,对“庸”的解释却各执一词。看了这两条解释,用中庸仍是一头雾水。查遍辞书,“庸”都没有不易的意思,
简介:一、《偶发空缺》作者:[英]J.K.罗琳译者:任战/向丁丁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10读者:恺蒂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五百页的文字读过。得承认,我确实没有失望,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煽情,但还是让我落下泪水。当然,我不觉得这本书能被称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也不认为它会成为英国文学传统的经典,它仍然只是一本通俗易读的畅销作品,文学性当然比不上拉什迪、麦克尤恩或曼特儿,但我喜欢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胆量,她直面现实的勇气,毫不妥协
简介:<正>父亲的新书上市好长时间了,一直说要为父亲的新书写一篇类似于中学生读后感的书评,却因固有的拖沓使我的允诺几近敷衍。好在书评并不是妙龄少女,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冷却下最初的满腔热情,或许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这本书。说起来《荞花,那片苦涩的云》还算不得是父亲的第一本书。多年前父亲出过一本诗集叫《湘西短笛》,规格大小类似于列车时刻表,虽然书的份量不盈数十克,却素来为父亲看重,至今仍珍藏在卧室巨大的书柜中。后来他好像还出过一本写沈从文的书。
简介:夏承焘先生于为学之道,常诲人不倦,随机示法;夏承焘词以豪健为宗,力辟新境,立意高奇,用笔虚活,不惮修改。夏承焘佚作二十七首。
简介:头一次接触到'新儒家'这个词,大约是九十年代初期了,后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了一套'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其中就包括牟宗三的《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我立即把那几本都买了下来,有的一直保存到现在。但对现代那些儒学大家的喜爱,应该是在此前很久就开始了。记得同样是一九七八年夏在修水县城参加高考时,我购到上下两册的《章太炎政论选集》,这种书即便放到现在也未必能很好地读懂,但当时我偏偏以一种难以思议的入迷劲沉人其中。这两大本佶屈聱牙的文字,伴我度过了高考结束后等入学通知的三个月苦闷时间,其中
达里巴人手记
再访达石莫
韩羽和阿达
贝琳达做老师
父亲与达子香
格丽赛达(节选)
丽塔·达夫诗选
小伊达的花儿
庄子与阿凡达
“萨噶达瓦节”
夜·达瓦泽波
读《伊索寓言》
乐读记
窃读记
我读长篇
读《中庸》札记
读父亲的< >
侍读札记
元月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