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空间形态、尺度、色彩、光影、空间行为方式与文化意识几个方面阐述了空间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空间与人的行为是一体共生的,二者是相互影响与制约的,我们可以通过空间设计以支持或抑制不同的行为。
简介:我们的文学批评从哪里或者应该从哪里开始?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所谓起源或开端的追问,而是一个在某种前提下如何思考文学批评的概念建构及其行为实践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可能已经牵扯到了文学及其理论的诸多根本性问题,但就一般界定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批评而言,如果不和其它文学接受的概念混用的话,
简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同时被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所规范。真正的艺术家应具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创作形式和内涵。然而,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许多当代中国艺术家丧失了个体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从艺术的功能、美感的接受等方面,对艺术美与艺术创作进行阐述。并结合德国艺术家基弗、里希特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比较,论证笔者的艺术观,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以及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和规范方法。
简介:张存学:我最近一连读了你的六篇小说,篇篇都是精粹之作。这也是我近年读的国内的最好的小说了。在一定程度上,谈你的小说很难找到一个参照系了,你的小说就是你的小说,它们的造型力量是独特的,如果拿某种现成的话语来谈你的小说显然是行不通的。现在,我还是从我读后的感觉来开始这次对话吧。读过你的小说我首先有一种震颤感,每读一篇都是如此。
简介:
简介: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已经进入到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科技、文明和物质.但与此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精神随着宗教的落寞变得支离破碎。在以物质为中心的消费时代.人们刚刚走出因匮乏而造成的焦虑.却又陷入虚无与玩世不恭的境地。
简介:侯孝贤把个人的生命经验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结合起来,使其电影超越了狭隘的个人视域,充满历史的悲情力量和永恒的美丽乡愁,既有儒家美学的温柔敦厚、一往情深,又有道家的超脱旷达、冷眼旁观,饱含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蕴。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2017年8月上映的电影《皮绳上的魂》(以下简称《皮绳》)改编自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扎西达娃也是电影的编剧之一,所以,我们的讨论绕不开小说原著,尤其是《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电影涉及很多问题,包括乡愁,乌托邦等,扎西达娃在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中直接提到了莫尔的乌托邦,叙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与藏族地区文明发展的复杂关系。
简介:2006年,为纪念越剧百年华诞,我写了百年越剧的几点启示,正题为《芬芳的泥土清香的花》今年,有感于中国话剧的百年华诞,亦有几点启示鼓荡胸臆,且渐渐凝结成一行铭心刻骨的大字,那便是"思想的雷电精神的光"。一、《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第一部话剧,其实这并不重要;中国第一部话剧首演于1907年,其
简介: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JaneAusten)的小说深受电影界尤其是好莱坞的青睐,她的六部小说已全部被搬上银幕。那么这些改编在多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著,又在背离原著的道路上走出多远?
简介:蔡小丽的画,是细腻清新而又充满感情的心灵之歌。她无论画什麽花卉,都单纯而丰富,清新而别致,有着分明的秩序,精到的传情效能,善于使用鲜明单纯不依特定光源而转移的假定色,但已非传统的形态,不仅减少了装饰意味,而且大大地发挥了光与色表现力,极大地强化了视觉感受的直观性。
简介:在对待客观物象的审美态度上,石涛主张移情说,"山即海,海即山也".通过审美移情而获得的美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价值感,即物我同一.石涛认为自己与山海都是知音,"山海而知我受也".通过我与物的同化,由此感受到物物之间的同化.同化表现在艺术创作上是一种替代,绘画的刨作过程就是寻求替代的过程.石涛在审美判断上提出"不似之似",这是形神关系的理论延伸.石涛认为:其原因一是艺术家的气质不同,二是在于大自然时间的变幻无常,三是由于物象空间与人的关系转换.所以,绘画的形象永远是偏离对象的.
简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需求将划分出更多的层次,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消费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受建筑和家装行业的影响,家具的设计也应与时俱进。家具在设计时采用模块化原理,使其更加系统和严谨,而用户的消费却更加自由。符合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同时家具模块化设计,避免了传统家具一坏即废的缺点。局部模块的更新,降低了用户更新家具的费用,保护了用户的原始投资,同时也减少资源的消耗,符合环保的设计概念。
简介:邵亚川的油画属于写实的范畴,在尊重写实规律的前提下,强调主观表现,强调对技术的追索与对画境的探寻,力求做到不脱离对象而又主动的创造.不论是创作或习作,他都善于从现实中搜寻触燃创作激情的火星,把对象固有的与主观感受的造型、色彩关系自觉而敏感地融汇在画面里;他能够随意地捕捉那些超乎一般印象的画意,发现非表面、非常态的美.从诸多佳作中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机敏的创作能力.
简介:电视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是视听艺术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作为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电视音乐源于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身的表现力与规律性。
简介:逸品(格)作为品鉴标准进入绘画领域后,自然涉及到对其绘画主体和本体两个方面的认知。关于唐宋时期逸品(格)品鉴地位的研究,以往论者大多从唐朝绘画重再现,宋代绘画重表现(宋尚意)绘画本体角度入手,而很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对主体的分析。
简介:"新时期文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研究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已伴随我们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虽然,就历史而言,"世纪初文学"、"新世纪文学"等概念的出场,已然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新时期文学"的延伸脚步.
简介:一、发声基础训练1、姿势"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任何学习演唱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歌唱时的姿势。因为歌唱姿势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姿势包括口腔、咽腔、下巴、舌头、喉头、腰、
简介:在世人的印象中,贝多芬总与那九部伟大的交响尔紧密联系,永远坚强自信,器宇轩昂,他是恐龙精神显赫的歌手,高唱的旋律中充满顽强的意志。即使是如此伟大的音乐家,他首先是人,而且是最富于人性的人。
浅谈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
诗性的阅读:文学批评的开始
中国艺术的未来:真实的感受
最好的艺术表现最多的生命真实
《淡淡的茴香花》的音乐设计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历史的悲情与永恒的乡愁——侯孝贤电影的美学意蕴
寻找乌托邦:“神”的故事——关于电影《皮绳上的魂》的讨论
思想的雷电精神的光——百年话剧的几点启示
语言的剥落与视觉造型的附丽——论奥斯丁小说的电影改造
自然的感悟 生命的光辉 读蔡小丽的花卉画
感觉的联通与绘画的偏离——关于石涛的审美观
严谨的设计 自由的消费——论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研究
技术的追索与画境的探寻——释读邵亚川的油画创作
聆听生活的音符——电视音乐的特点及在节目中的应用
主体的飞升与本体的转捩——唐宋画论中逸的品鉴地位与其绘画主体的内在关系研究
新时期文学的历史沉积与研究的拓展——兼评王春荣的《意义的生成与阐释》
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演唱的基础
心灵深处的爱情之歌——谈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构筑云南花灯的新脊梁──《淡淡的茴香花》获奖后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