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赣闽粤边区农业渐进性转型的例子说明,对近代中国农业整体变迁评价应立足于多区域的实证研究,任何单一区域的农业评价都无法涵盖近代中国农业的整体变迁内容和特点.

  • 标签: 清末民国年间 赣闽粤边区 农业 转型
  • 简介:玉泉洼农业示范园位于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占地2120亩,在园农户员工160余人,建有63个种植大棚、50亩养殖基地、100亩农产品加工区和6.6万平方米服务功能区,生产19种有机果蔬和40多种农副加工产品,经营范围涵盖有机种养、产品加工、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拓展培训、餐饮游乐等多种业态,年产值达到8600余万元,是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典型代表。

  • 标签: 农业示范园 玉泉 农产品加工区 动能 养殖基地 加工产品
  • 简介:<正>一、综合开发“一江两河”流域的意义综合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年楚河、拉萨河流域地区,即所谓的“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政治、经济工作的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共同认识。“一江两河”流域的农业综合开发,对西藏经济和

  • 标签: 农业综合开发 西藏社会 年楚河流域 农业开发 两河 相结合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其间,有艰难曲折带来的深刻教训,更有不断探索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可喜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强省富民之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基本形成了农林牧渔并举,农业与非农产业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河南农村百业凋敝、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曲折前进的历程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党和政府领导人不断探索符合河南省情的农业、农

  • 标签: 河南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 乡镇企业 河南农村 民主法制建设
  • 简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农业出现危机,并非农业成绩不大,而是为之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虽然农业投入巨大,但是由于严重缺乏制度创新,导致农业投资效益极其低下。农业危机表明,苏联集体农庄的农业模式已走到尽头,在原有的经济体制框架内,农业危机没有解决的可能,深层次的改革是惟一的出路。

  • 标签: 农业危机 勃列日涅夫 体制框架 农业生产 农业政策 农业模式
  • 简介:以往省志的经济类专志,记述重点在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管理等方面,每个方面设置一篇或几篇,每一篇都有一条兴衰起伏的发展线索,唯独政府对这个行业的决策没有独立的篇章,没有一条政府决策的线索,这条线索被分散在各篇,或成为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的背景。《广西通志·农业志》第五篇农业发展与创新把30年政府对农业的重大决策集中为一篇,记载决策的背景、过程、实施及效果,为经济类志写政府决策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为经济类志提高资政功能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 标签: 经济类志 资政功能 探索
  • 简介:青海省农业经济结构在前期调整中,形成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质量未得到充分提高,不适应市场需求,今后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牧区经济迈上新台阶。

  • 标签: 青海农业经济结构 种植业结构 畜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
  • 简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平均主义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农业社会主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一度出现分歧,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农业互助合作的形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不再被当作批判的对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调整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 标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演化过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 党内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新疆屯田史、农业开发史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基础上,从环境史的角度出发,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集中探讨了乾隆年间天山北麓农业开发活动中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本文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概括天山北麓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和大规模农业开发以前天山北麓的游牧文化景观,这是理解乾隆年间人与环境互动的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引用丰富的历史记载,细致而微地呈现了乾隆年间迁移而来的农耕民族如何看待这片土地、农业耕种如何从无到有、由内地带来的农业耕作制度和技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等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最后,复原了乾隆六十年(1795)天山北麓的地理景观,总结指出乾隆年间天山北麓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出现的农业聚落和绿洲农业景观),迁移而来的屯兵、户民和天山北麓的自然环境共同造就了乾隆末年天山北麓的地理景观特征。

  • 标签: 环境史 农业开发 天山北麓
  • 简介:2012年12月6日,自治区农机局召开《新疆通志》(1986—2005)农业机械章(初稿)评审会。自治区农机局党组书记、农业机械化志编委会主任贾立新,局长木合塔尔·艾沙,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廖运建,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星和新疆通志工作处人员及农业厅、畜牧厅、林业厅修志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专家,《新疆通志》(1986~2005)农业机械章编委会部分成员,共2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木合塔尔·艾沙主持。

  • 标签: 《新疆通志》 农业机械化 初稿 党组书记 自治区 编委会
  • 简介:父亲和母亲都80多岁了,仍住在东北农村一座已经非常罕见的百年老宅里。因为老宅的存在,很多老物件被完好保存下来。在老宅子里,每发现一件老古董,我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乎时光在这里凝滞。而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也不容我小觑,他们对一张老照片的讲述,基本还原了60多年前那段农村土地变革的历史。

  • 标签: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东北农村 农村土地 老照片 母亲 亲和
  • 简介:刘集是原湖北省新洲县的一个人民公社,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典型。1956年后,刘集从农业合作社走向人民公社,在国家的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走出一条"农民买得起、用得会、修得好、管得了"的集体办机械化道路,农业机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单项作业到综合利用,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

  • 标签: 刘集 新洲县 农业合作社 程金阶 拖拉机厂 拖拉机站
  •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河洛先民在原始采集过程中,驯化了某些植物,使得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成为可能。距今1万年左右,河洛地区出现了农业,这时的农业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刀耕农业。它是在强度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点穴

  • 标签: 《洛阳市志》 《农业志》 地方志 地方文化
  • 简介:各种类型的方志馆是展示地方志等重要历史文献和宣传综合地情的重要场所,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区域文明的重要栽体,包括对公众服务在内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是方志馆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青少年、社会公众和游客等各个不同主体角度。分析了方志馆的对外开放和运行服务定位问题。同时从展示、讲解等程序和现代化手段运用等方面,分析了方志馆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进而阐述了当代新型方志馆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公共服务理念。

  • 标签: 方志馆 开放服务 运行管理
  • 简介:贵州省博物馆建于1958年5月,位于贵阳市北京路,于2015年1月24日迁往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东路北侧。在中国,一省博物馆的水准,特别能集中体现该省社会文化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贵州省博物馆建设长期处于全国最落后状态,令人汗颜。新馆筹建历时十多年,终于基本落成并试运行,虽然与国内先进距离未减,但总登上一个新台阶,给广大市民一个良好交代。愿成为一个新契机,真作努力,为历史责任,切切实实担负起收藏、保护、宣介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不断拿出高水准的陈列展览和研究成果,走入全国博物馆发展先进行列。

  • 标签: 贵州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博物馆建设 民族优秀文化 研究成果 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