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五四运动带来的这场大运动,对我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曹聚仁这一自述,高屋建瓴地说明了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事实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1919年席卷全国、冲击浙江省一师的五四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师学潮,也许曹聚仁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不仅当时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袖,后来更不能成为名教授、名学者、名记者、名作家。这并非臆测之词。五四把曹聚仁推到时代的波峰浪尖……舟遇施存统 初读《新青年》1915年秋天,曹聚仁从故乡浦江来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这时尽管国内外风云变幻,校园里却非常平静。同学们都埋头读书。对校舍宽敞、名师荟 萃、图书馆藏书丰富的读书环境,曹聚仁喜不自禁,他用功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
简介:冯牧是1939年末考上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第三期的。他在《窄的门和宽广的路》一文中回忆道:“我终于在另一次报考中,考上了鲁艺文学系,而且被认为是这一批考生中水平很不错的。”这是确实的。我认为冯牧不仅在“这一批考生中水平很不错”,就是在文学系第三期50名左右的同学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冯牧一生在文学创作、编辑与组织领导工作中的贡献可以证明。
简介:一弹指一挥间,不觉陈宝仓这位抗日儒将为统一祖国大业而壮烈牺牲已有50周年了,去年(1999年)是他诞生100周年,今年(2000年)又是他殉难50周年,在这样令人难忘的岁月里,作为陈宝仓将军工作和生活过地方的后来人和史学工作者,无限地亲切怀念这位洒尽热血为祖国、生命献给国家统一大业的将军,因为将军生前,曾在广西的南宁、柳州、百色、靖西、那坡、德保等地、县工作和生活过,特别是在靖西县,工作和生活时间长达5年之久,与当地父老乡亲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友谊,办了一件件有益于靖西人民的事,可真像今天我们所说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至今靖西县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讲到陈宝仓将军的为人和他最后为统一祖国而流尽热血的事,大家都禁不住的潸然泪下,人人记忆犹新,像英雄还在一般。正像1953年9月14日民革中央李济深主席在一篇题为《悼念陈宝仓同志》的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古人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陈宝仓同志之死,是重于泰山,是光荣的!我们的同志和祖国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陈宝仓同志的英灵永远不朽!”李济深主席这铿锵有力的话,既是对陈宝仓烈士毕生的评价和下的政治结论,也是表...
简介:江苏省吴县市的洞庭东山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经济富庶、商贾云集的风水宝地,闻名全国的“洞庭商帮”便萌发于此。春在楼的主人金锡之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一、春在楼的故事金锡之(1881~1960)少年时,他随同乡席微三前往上海一家典当行作学徒,因其聪明好学,几年以后就出任了日商取引所(交易所)的理事长。随后他又自设商号,经营棉纱、棉布、石油,曾一度被推举为上海纱业公会会长,届时家产已逾百万。在商海奔波了二十几年,衣锦还乡的夙愿触动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921年,金锡之返回家乡苏州东山,征筹地产,着手建造新宅。由于金锡之在东山镇属地位低微的平民,虽然已经持有百万资产,还是要遭遇当地的“席、严、
简介:1948年的最后一天,在南京,对着滚滚东逝的长江,胡适和傅斯年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背诵着陶渊明的《拟古》诗第九首: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两人都不禁潸然泪下,相对凄然.伤心人别有怀抱.胡适如此动情,是因为此诗足以传达他末世的哀伤.这种哀伤不仅仅指的是国民党政权的败亡所带来的对个人前途的迷惘,还有他们热切向往的渐进变革之路的中断,以及他所追求的自由主义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