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抽选样本为40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案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为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为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行肠梗阻导管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2011年间收治的79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3-58岁之间,女性39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3例,治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36例,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结论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疾病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具体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其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0.5天,另8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症状未能缓解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对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手术方法不仅并发症多,而且疗效差。因此首先需进行保守治疗,其治疗主要包括有禁食与胃肠减压,以及灌肠与胃肠外的营养支持,和糖皮质激素以及应用生长抑素等方法,效果明显,应予临床合理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绞窄性肠梗阻的特性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表现以及病因和检验结果予以归纳总结。在本组60例患者中,其中20例患者接受行粘连松解术、15例患者进行部分小肠切除手术、5例患者接受肠扭转复位手术、疝内容物还纳联合疝高位结扎术患者1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共2例、回盲部切除术和肠套叠复位手术患者6例。结果治愈50例、死亡10例,死亡率是16.6%,死亡患者中3例由于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4例、出现急性肾衰竭现象导致2例死亡,水电解质紊乱出现酸碱失衡现象致使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积极内科治疗,尽早手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使用CT检测系统对于早期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7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37例)与保守治疗组(37例),保守治疗组患者给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应用再次手术联合医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观察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且手术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好临床效果,且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小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3例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0.91±10.81)mL、手术时间(53.27±7.68)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77±3.10)h、住院时间(4.14±0.22)d少于对照组(93.85±10.76)mL、(89.10±7.71)min、(38.96±2.85)h、(8.18±1.36)d,其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72.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