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追踪管理对消化内镜护理治疗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护理的1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追踪管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以及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1%、3.2%,均优于对照组的79.1%、8.7%。差异显著(P<0.05)。结论追踪管理对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并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检查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就追踪管理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追踪管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管理对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并能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检查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6S管理在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管理中的应用成效,为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管理情况,重点探讨6S管理的应用,对比改善前后消毒隔离的实际效果。结果:从数据可见,改革后,检查无菌物品用时,医护人员物品取放用时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无菌室环境、消毒规范以及人文素养的评分中,实施后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6S管理在隔离病区管理工作的优化上给出了不少建议,且能够提升无菌物品管理应用价值,无菌物品的利用度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6S管理法 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管理 消毒隔离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品管圈联合追踪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产科2015年初运用品管圈联合追踪管理通过建立团队、落实制度、分析问题等方面对护理质量实施持续改进。观察改进前后产科护理质量及孕产妇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产科护理质量明显优于持续改进前;研究组孕产妇对产科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品管圈联合追踪管理能够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对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认识,提高护理效率,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产科护理质量品管圈追踪管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并拟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6例,遵循先后时间顺序以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5项得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法
  • 作者: 全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吉林延边133000)【中图分类号】R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2-01新生儿溶血疾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病(HDN)以ABOHDN为最多,其次为RhHDN,而MN系HDN少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抗-M引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李某,30岁,女,朝族,无输血史。2010年第1胎和2015年第2胎分别死胎引产;2017年,第3胎产后出现黄疸,未及时治疗死亡;现为第四胎,产后24h出现黄疸,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体温36.5℃,心率132次/分,前平软,呼吸尚平稳,肝脾不大,原始反射存在,经皮测胆338.58µmol/L,住院期间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及鲁米那、尼可刹米等肝药酶诱导剂治疗,痊愈出院。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广谱抗人球蛋白、抗-M、抗-N、抗-D、普细胞(均有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抗-A、抗-B(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A、B、O红细胞(本室自制)。2.2方法ABO血型采用常规正反定型;MN血型采用盐水法定型;新生儿血样应用抗球蛋白及乙醚放散试验。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滴定用抗人球蛋白方法。2.3红细胞血型患儿为O,MN,RhD阳性;其父为O,MM,RhD阳性。2.4新生儿游离抗体与抗体释放试验患儿血清与A,B,O细胞均呈凝集反应,释放液与A、B、O标准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提示有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2.5母亲及新生儿不规则抗体鉴定母亲血清ABO反定型时,与混合O细胞呈阳性反应,提示母血清中有ABO血型体统以外的抗体。将母血清、经DTT处理以后的母血清及新生儿血清、新生儿细胞放散液分别与普细胞反应,结果见附表。新生儿与母亲血样反应格局相同,有抗-M存在。2.6母亲血清吸收放散试验将母亲血清与O,M型压积红细胞在4℃下吸收1h,吸收后的血清不再凝集O,M型红细胞。将吸收后的O,M型红细胞于56℃水浴放散,放散液能凝集O,M型红细胞,而不凝集O,N型红细胞。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血清中有抗-M存在。2.7抗-M效价测定母亲血清经DTT处理后,抗球蛋白试验测得抗-M效价为256,新生儿血清经抗球蛋白试验测得抗-M效价为64附表母亲及新生儿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PRP-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采用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只。治疗组每日尾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5ug/d,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取损伤段脊髓组织,免疫组化检测6小时及12小时后PPRP-1的表达变化。结果6小时及12小时后,前列腺素E1治疗组PARP-1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可减少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时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潜力的新药。

  • 标签: 前列腺素E1 脊髓损伤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IF-4E与VEGF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对eIF-4E与VEGF在93例卵巢恶性肿瘤,4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eIF-4E与VEGF的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VEGF与eIF-4E异常高表达,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靶向生物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eIF-4E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3+1”质控模式在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定“4+3+1”质控标准及要求,制作质控模版和清单,组织对重点人群培训和开展现场模拟演练,制定督导考核标准,质控专家一对一实战指导,各层级按标准督导考核。结果实施“4+3+1”质控模式后,医疗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医疗服务与安全监测指标、纠纷投诉明显降低。结论“4+3+1”质控模式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强化医务人员的质控意识,规范全院质控流程,提升质控文化内涵。

  • 标签: 质控模式医疗质量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报告1例神经梅毒,男,43岁男性,因“反应迟钝、淡漠1年,突发躁动、胡言乱语5小时”就诊,梅毒血清阳性,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脑脱髓鞘改变。

  • 标签: 神经梅毒 精神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4E,eIF4E)、survivin蛋白在小儿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IF4E、survivin蛋白在48例儿童喉乳头状瘤和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将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相结合判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IF4E、surviv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2%、81.25%,均明显高于它们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率26.67%、4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F4E、survivin蛋白在儿童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多发性可能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喉乳头状瘤 eIF4E survivin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通过前列腺素E1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肝硬化患者资料7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通过前列腺素E1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共治疗2个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68%,对照组为31.5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前胶原与治疗之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肝硬化疾病通过前列腺素E1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硬化 前列腺素E1 治疗效果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用于肝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注+口服利可君片和葡醛内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b、PTA、ALT和AS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2%(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素E1 肝硬化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