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相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在2021年4月—2021年8月期间入住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入院护理和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两组。其中干预组主要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在护理以后4周内对比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患者其中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频率也明显降低,具备更好的康复效果,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好地提升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很多患者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都会出现假体脱位的情况,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早期假体出现脱落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针对患者早期出现假体脱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不同的假体脱位预防对策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比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 在所有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为预防患者出现假体脱位,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预防干预后,发现观察组髋关节脱位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针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两组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异常属于早期假体脱位的重要因素,医生进行相关操作时,对假体放置和操作进行规范,并对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进行正确指导,可以让患者术后早期脱位的出现得以有效避免,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术前预康复,对其手术成功后的功能锻炼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将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90例患者展开研究,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展之前接受常规的术前教育,观察组则接受术前预康复训练,可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量表。结果: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工作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手术开展之前开展预康复训练,对于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提升以及运动耐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产生的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进入我院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25例,对照组在全麻的情况下去完成相关观察,观察组需要采取硬膜外-硬膜外的联合麻醉,对于两组在麻醉上获得的效果。结果统计学得出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生命体征并未产生显著的差异(P> 0.05)。观察组所进行的麻醉指标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数据差异存在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状况与苏醒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状况与术后凝血功能状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苏醒状况具有积极影响,使得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小,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锁定股骨假体翻修接骨板与钛缆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Evans-Jensen分型Ⅲ型-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联合锁定股骨假体翻修接骨板与钛缆固定法,对照组2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钢丝“8”字捆扎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侧髋外展维持时间以及术后3、6、12月X线片,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60.54±5.36)min,(2.56±0.63)d,较对照组(68.28±4.51)min,(3.45±0.87)d显著缩短(P=0.030,P=0.00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外展维持时间为(12.18±2.51)s,较对照组的(9.36±1.44)s显著延长(P=0.001);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78.65±2.4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7±2.15)分;两组患者术后6、12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复查时发现钢丝松动断裂分别有5例、2例、1例,而观察组锁定翻修钢板及钛缆松动无断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其效果以及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抽签方式将选取的50例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室优质护理。结果:两种不同护理手段干预后,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观察组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压经护理表现良好,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好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在15天、2个月和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脱位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 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当以综合护理为主,进而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关节脱位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与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2例膝关节炎患者,按照患者术后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31例。常规组为MFTA>3°,研究组为MFTA≤3°,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FNF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各39例。A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患者行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高于B组,但卧床时间低于B组(P<0.05)。A组临床症状髋关节恢复情况较比B组显著,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此次研究中较内固定术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预后效果良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结合浸润麻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5例,行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结合浸润麻醉)和对照组(25例,行浸润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机械痛阈值检测。结果: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痛阈值检测数据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结合浸润麻醉治疗,能达更好的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