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强直性肌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清楚遗传性疾病,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肌浆膜传递障碍所致。肌强直是其主要症状。现将我院今年收治3例强直性肌临床与肌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肌病 肌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率为100%,其中轻度异常6例(13.4%),中度异常3l例(67.39%),重度异常9例(19.59%)。结论: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诊疗有一定帮助。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
  • 简介:中期肌源性(声动)反应及临床应用早在1963年Bickford等人就报道过在人体上几乎所有肌肉对声音刺激都会产生反应。但真正具有特异性和临床意义是镫骨肌、耳后肌、头顶肌反射性收缩。人类耳部肌肉已退化,声音引起耳廓运动已不可见,但随着叠加技术发展,伴随耳后肌、头部肌声动反应电位变化可获得清晰记录。目前对声动反应生理特性虽有些研究,但电位变化发生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动反应 临床应用 神经生物学 反应振幅 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竣对侧为主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重型急性中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脑电图 急性期 EEG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肺功能及膈神经传导(PNC),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膈神经运动传导。以14例因其它原因就诊并无呼吸系统疾患患者作为对照。肺功能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PNC检测方法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用力电刺激膈神经,于过剑突截面与腋前线连线记录膈肌复合动作电位(dCMAP),测量其波幅及潜伏期。结果:1、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FEV1/FVC%分别为0.68±0.54、27.8±18.6、1.44±0.74、50.2±19.6,均为异常,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PNC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MAP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OPD患者神经传导波幅明显减低。结论:COPD患者膈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可能与肺功能减退、膈肌疲劳有一定关系,通过PNC检测可能为肺功能异常者提供膈肌功能障碍信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隔神经传导
  • 简介:目的:探索果蝇脑神经元胰蛋白酶急性分离新方法.方法:解剖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组织,用胰蛋白酶化学消化并辅以机械微振荡法分离制备单个细胞,用果蝇细胞培养液适当孵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方法成功制备出三类大小和形态各异、活性较好果蝇脑神经元,未见神经胶质细胞;以三型细胞为电生理学研究对象,记录到五种类型全细胞外向钾电流.结论:我们建立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 标签: 果蝇 神经元 急性分离 膜片钳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提供有价值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95例老年人脑血管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程度等有密切关系。脑电图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脑血管病 脑电图
  • 简介:急性白血(Acute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神经系统受累又是常见致死原因之一[1].本文观察发现小儿急性白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且脑电图(EEG)阳性率较高,本文对1998年10月至2002年9月住院78例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临床及脑电图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临床 EEG 儿童 脑电图 常见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椎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双侧椎动脉血流速不同程度减慢患者中有88.4%患者有颈椎X线表现。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与颈椎有一定联系。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颈椎病 眩晕 脑血液动力学
  • 简介:Ⅰ型糖尿(IDDM)病因主要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与环境因素协调作用引起。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调节免疫反应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而引起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反应于临床糖尿呈现前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就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IDDM 病因发病学 等位基因 HLA一DR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脉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人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箅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发迹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EEG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电图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糖尿血管病变是糖尿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 标签: 氧化应激 多元醇通路 非酶糖基化PKC 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报告73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癫痫大发作患者EEG和CT结果。EEG异常率为82.1%。CT异常率为32.88%。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存有发病诱因继发性癫痫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EEG为癫痫诊断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 标签: 癫痫大发作 脑电图 CT
  • 简介:目的:观察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过程中功能恢复与脑电生理变化关系。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评价其功能及脑电慢波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地形图中8波功率值变化与NIHSS得分变化相关,虽然脑电慢波功率变化过程与NIHSS得分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是相同。结论:脑电生理慢波变化反映了卒中后功能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卒中患者功能恢复预测和评价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脑电地形图/定量脑电图 康复
  • 简介:目的:从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途径,探讨补经合剂对初老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影响.方法:雌性初老大鼠为自然肾虚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该方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影响.结果:补经合剂低剂量组(7.8g·kg-1)、高剂量组(31g·kg-1)均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影响(P<0.05);同时低剂量组还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脑内DA含量(P<0.05).结论:补经合剂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DA含量,提示该方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进行调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补经合剂 初老大鼠 下丘脑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咬肌EMG检测在运动神经(MND)诊断中价值。方法:对30例MND患者均进行常规EMG检测,包括上肢、下肢、胸锁乳突肌及咬肌,测定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多相波、时限及波幅,募集相。比较患者咬肌EMG与胸锁乳突肌EMG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咬肌EMG病变程度与胸锁乳突肌EMG比较,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和波幅异常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多相波、募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时限增宽幅度分别为66.44%、58.8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ND患者咬肌EMG检查所见异常表现与胸锁乳突肌EMG检测异常表现具有可比性,在MND患者伴有颈椎,尤其是患有高颈段颈椎时,进行咬肌EMG检查更具有鉴别诊断积极意义。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咬肌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方便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筛查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TCD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病 微栓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