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研究,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O2O家庭康复的前景与需求。研究对象本次调研目标群体为昆明市有康复需求的患者、昆明市各医院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研究过程对昆明市各医院康复科、疼痛科患者以及昆明市各医院康复科医师、治疗师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昆明地区家庭康复开展情况、患者对康复途径的选择、对康复费用的预期以及对家庭康复存在哪些影响因素。结果就昆明地区而言,有15.15%的患者会选择家庭康复,但仅有2.94%的患者进行过家庭康复。在对“选择家庭康复的影响因素”调查中,48.28%的患者认为“治疗师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他们选择家庭康复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柳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方法随机筛查柳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初检反应性标本进行双孔复试,双孔复试确认为有反应性标本再送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确证。结果ELISA法共检测53507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初筛有反应性样本47份,初筛阳性率0.09%,确证阳性1人份,确证阳性率为0.002%。结论柳州地区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TLV常规筛查不可行,为确保受血者和血液安全,有效阻止HTLV-Ⅰ/Ⅱ通过血液传播,可使用存放14d以上的血液成分或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太原地区人群天然牙色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修复体比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Crystaleye比色仪对太原地区居民300人的天然牙采集资料,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L×a×b×色度系统进行色度值测定、分析。结果太原地区人群上中切牙与上侧切牙的平均色差为3.18,上侧切牙与上尖牙的平均色差为3.48,上中切牙与上尖牙平均色差为6.66,下中切牙与下侧切牙的平均色差为2.28,下侧切牙与下尖牙的平均色差为4.56,下中切牙与下尖牙平均色差为6.59。中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明度依次降低,颜色依次更红更黄。结论在制作太原地区人群前牙的修复体时,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分别选择不同的颜色,相互之间维持一定的色差后,能达到更为逼真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地区肝病与饮酒习惯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本地区某单位受检患者120名,并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以此来分析本地区肝病与饮酒习惯之间的联系。结果通过对两组受检者对比分析得知,很少饮酒对照组90人,占75%,病例组43人,占35.83%,每天饮酒者对照组50人,占41.66,病例组60人,占50%。3~4次/周对照组103人,占85.83;病例组57人,占47.5%。经对比,三组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与饮酒年限,饮酒次数及总酒精摄入量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摄入量越大,导致肝病的发生率则越高,因此,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阳地区丙型肝炎患者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丙肝病毒基因型与HC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为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德阳地区471例检测HCV-RNA水平>1.0×104IU/ml的丙肝患者同时进行HCV基因型检测。结果471例丙肝患者共检出7种基因型,1b型检出率较高占92.36%(435/471)、2a型占0.85%(4/471)、3a型占0.64%(3/471)、3b型占3.39%(16/471)、6a型占2.34%(11/471)、2a/3a占0.21%(1/471)、2a/3b占0.21%(1/471);1b型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高于非1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阳地区丙肝患者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且1b型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高于非1b型。
简介:摘要贫困地区经济、文化滞后,人口素质差异性大,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千差万别,针对病人不同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有效具体的指导,提出运用语言、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与交流,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灌输技巧,采用大众化、口语化语言,在疾病不同时期选用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讲解与集体讲解相结合,定时讲解与随时讲解相结合,遵循教育计划反复实施,以获得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紧急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找出影响因素,有效制定策略,提高应急能力。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存档收集的紧急急救反应数据,包括响铃时间、受理开始时间、受理结束时间、派车时间、收到指令时间、驶向现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以及事件发生月份、季节、产生的急救公里数、所属分站地区、驾驶员在岗年份等资料。结果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3.65±8.21分钟,与该地区院前急救“十三五规划”急救反应时间指标平均到达12分钟有一定差距,影响因素包括了2分钟出车时间、所属分站区域位置、季节性气候因素、驾驶员职业倦怠感等。结论急救反应时间关乎患者生命安全,针对影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必须制定有效策略,提高人员职业认同感、使命感,强化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急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