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行为干预对患者选择输液工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输液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询问,患者自愿选择输液工具进行输液,研究组护理行为干预后再行常规询问,对比两组患者对输液工具的选择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原因基本分为价格昂贵、不安全、不知晓等原因,且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选择留置针概率73.33%高于对照组14.29%,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能有效影响患者对输液工具的选择

  • 标签: 护理行为 输液工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DR胸部摄影过程中,选择Kv对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二者产生的影像,以确定最优的摄影条件。方法选择AEC模式(自动关曝光控制模式),设定的管电压初始值为50千伏,之后每递增10千伏完成一次曝光,一直达到150千伏。完成每次曝光后,对体模的入射剂量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将获得的图像向PACS进行传递,通过质控小组成员完成显示器上方测试卡图像的处理,仔细阅读后进行评分。结果在显示器上,均能够有效阅读全部的测试卡图像。实施DR胸部摄影的过程中,自50千伏-110千伏,放射剂量表现为下降的情况;从110千伏-150千伏,放射剂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对此确定110千伏为最优的摄影条件。结论在实施DR胸部摄片的过程中,110千伏为最优的摄影条件。

  • 标签: DR胸部摄影 Kv 最优摄影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3年来213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阴道试产78例,成功64例,剖宫产49例。结论剖宫产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如无剖宫产指征,应予充分的试产。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术式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栀含漱液治疗口腔牙龈炎的临床辅助治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牙龈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金栀含漱液含漱2周,每周观察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在试验的第6、12周检查全口牙探诊出血百分比。结果用金栀含漱液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治疗前、治疗第6、12周探诊出血百分比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6、12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金栀含漱液可以作为牙龈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的辅助局部用药。

  • 标签: 金栀含漱液 牙龈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孕妇302例,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待产孕妇的基本情况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意愿,以及孕妇分娩方式的认识情况,收集实际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资料。结果孕妇的学历和家庭收入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分娩,自然阴道分娩结局优于阴道助产分娩、剖宫产。结论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分娩结局有重大的影响,可能通过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孕妇能够认真到阴道分娩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以期能够顺利阴道分娩,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手指受挤压旋转撕脱后如何选择合适的再植方法,为临床断指再植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自我院外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断指需要再植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按其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邻指动脉移位,对照组采取自体小静脉移植法,每组各14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后断指再植的成活率。结果观察组21指的完全成活为20指,成活率为95.2%,对照组22指完全成活为16指,成活率为72.7%,可见,观察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8周的功能跟踪显示观察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指受挤压旋转撕脱后,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严格掌握其并发症,加强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以此来提高其成活率。

  • 标签: 断指 再植 显微外科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臼折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和如何提高疗效。方法对40臼折进行手术切复位内固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大部分在伤后3-10天内手术,前方路人10例,后侧人路22例,前后联合人路8例;单纯后壁骨折采用加压松质骨螺钉固定,对前后联合人路者施以前重建钢板及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40例均获得5~63个月的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并没有缺血性坏死,2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胫骨髓内钉植入技术在基层医院中选择。方法结合我院情况,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7各种胫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不定期分为经髌腱入路组51例和髌腱旁入路组6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下床锻炼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机的早晚对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别。结论在基层医院中,髌腱旁入路手术方式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胫骨骨折 胫骨髓内钉 髌腱旁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分析不同切口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的转归、影响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选取125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类型分类后,分别于术后1周测量切口长度及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的转归,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KSS)评分。结果125例患者中共有13(10.4%)例术后出现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其中纵向切口组8例(8/75,10.6%),横向切口(包括横弧形)组5例(5/50,10.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11例患者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完全恢复,2例(纵切口组1例,横切口组1例)患者主诉仍有感觉异常,但较前明显好转,发生率与术后一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K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骨折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切口周围感觉异常,但可随时间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不同切口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及KSS临床评分并无明显差别。故从神经损伤角度研究发现纵向、横向(包括横弧形切口)无明显差别,并非如部分文献所描述的横向切口更易损伤神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巨大儿的分娩方式选择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收治的巨大儿分娩产妇,设为实验组;同期取80例正常体重儿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巨大儿的分娩增加了剖宫产率,且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临床上需要尽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 标签: 巨大儿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在胆囊结石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检查发现并经MSCT扫描的胆囊结石,分析MSCT扫描胆囊内CT值变化,估计其主要成分及钙含量,为临床保守治疗胆囊结石提供参考。结论MSCT能较为准确的发现胆固醇结石、估计阳性结石钙质成分含量,为临床保守治疗胆囊结石提供参考。

  • 标签: MSCT 胆囊结石 治疗方案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高血压病人在行上腹部手术时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行上腹部手术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六十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单纯的全身麻醉,而对观察组的30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之后会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了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拔管时,肾上腺素水平以及皮质醇等明显地低于采用单纯全麻方式的对照组,产生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对高血压病人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手术中值得推广和利用。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行上腹部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症病人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拟剖宫产的妊高症患者,按RCT原则均分为对照组(硬膜外)和实验组(腰硬联合),比较两组麻醉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等。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新生儿评分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麻醉平面、术中肌松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某些患者的首选麻醉方式。

  • 标签: 妊高症 剖宫产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4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儿骨折类型及适应症,分别使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法复位经皮穿刺内固定、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本组患儿随访3~36个月,48例患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12周,其中优35例,良9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结论临床上灵活的掌握几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针对不同类型的髁上骨折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术后康复的优良率。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我们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有的人夸大了抗生素的功能,因此造成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样就会引发许多不良的后果。可见,一定要掌握有关抗生素的知识,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本文就如何选择抗生素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抗菌类 临床应用 原则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急性肠梗阻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与病因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42例患者为急诊手术,在发病后48h内行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42例患者为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自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两组对比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为7.14%(3/42),对照组为14.29%(6/42),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因不同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十分必要的,尽早进行手术能够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应当予以考虑和选择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手术时间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最佳切口选择。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4例,患者的年龄16-5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7例。观察组187例患者,根据患者的肿物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87例患者,采取传统切口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包括乳晕旁弧形切口、肿物表面沿皮纹弧形切口和乳房下皱襞切口。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和乳房美观保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都在15-4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均为30min,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2年不等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美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手术方式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仔细分析患者的肿物情况,根据肿物情况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手术切口,减少手术中的创伤,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组织的破坏能够减少术后切口瘢痕,帮助女性患者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乳房外观的美观性

  • 标签: 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 最佳切口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小肠梗阻需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1年8月我院对4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时机判断及效果。结果本组治愈36例,占85.7%,好转5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及时鉴别是单纯性、绞窄性梗阻,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及采取最佳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小肠粘连肠梗阻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