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黄疸护理的影响。方法107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3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93.4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粪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85%,对照组为13.21%(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可促进新生黄疸患儿黄疸的消退,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 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新生黄疸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86例黄疸新生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新生患者。其中实验组43例新生患儿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两组新生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进行观察和统计,发现实验组43例新生患儿在护理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措施的新生患儿。实验组有效率为93.0%,痊愈率为58.1%。对照组新生组患儿有效率为79.7%,痊愈率为39.5%。两组新生患儿护理效果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属满意度为97.7%%,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6.0%,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新生黄疸护理过程中采用抚触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患儿 黄疸 抚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的效果与护理。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新生黄疸患儿10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所有患儿行蓝光照射治疗,基础护理组给予传统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就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分和黄疸治疗效果、光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黄疸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光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的效果确切,辅以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加速黄疸消退和胆红素复常,减少光疗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抚触护理新生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黄疸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查病例号按照奇数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纳入40例,开展抚触护理干预即为实验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即为对照组,详解两组的家属满意度及相关指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升高;体重指标、黄疸指数变化及间接胆红素改善显著;黄疸持续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缩短;平均睡眠时间延长;平均喂食奶量增加;P<0.05。结论对新生黄疸患儿开展抚触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深究。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黄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改善新生喂养不耐受及生长促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A组)55例及早期营养性喂养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患儿胃肠不耐受改善及生长指标。结果B组患儿经口喂养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比A组患儿提前,平均每日增加奶量B组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提前,身长增长速率及血清前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喂养不耐受患儿微量营养奶液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营养性喂养 生长发育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新生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新生喂养方式及影响新生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本研究200例新生中,123(61.5%)例纯母乳喂养,42(21.0%)混合喂养,35(17.5%)人工喂养。在本研究中,阴道分娩的纯母乳喂养人数多于剖宫产手术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纯母乳喂养人数开奶半个小时>2小时>6小时。结论影响新生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分娩方式和开奶时间及人工喂养等,增加对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有助于使新生母乳喂养率上升,促进新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 母乳喂养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正常分娩的产妇568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84)和预防组(n=284),均实行产后24母婴同室护理,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和护理安全策略方案,探究新生感染情况。结果预防新生、常规组新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39%、18.66%,差异显著(P<0.05);预防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在产后24h母婴同室护理中,采取护理安全策略能有效预防新生感染,提高产妇对新生护理知识的掌握度。

  • 标签: 护理安全策略 母婴同室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医院的感染护理行为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10在我院入住的217例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男性早产儿、低体重、窒息、气管插管等新生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总结所有新生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例,了解微生物的培养种类。结果217例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有15例占总数的6.9%,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皮肤组织、消化道组织感染的依次是12.7%和9.5%。结论对新生造成感染的危险主要因素分别有气管插管、重症监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窒息等。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脐部感染影响因素及临床预防策略,旨在降低新生脐部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生产的脐部感染新生12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120例感染新生当中,导致新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杀氏菌、葡萄球菌等,且新生脐部感染率的高低和出生天数以及季节等存在一定关系。结论新生身体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低,必须加强对新生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加强护理知识和抗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保证新生脐部足够清洁,在实际操作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预防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的无陪护理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并对其研究、试行、改进。方法针对新生可能构成风险的因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通过我科实行新生无陪护理以来作为观察组,与原来未实行无陪护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风险管理实施之前发生护理缺陷显著高于实施之后,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新生家长满意度低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新生家长满意度。结论无陪新生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因素,但可通过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新生家长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满意。

  • 标签: 无陪护 新生儿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新生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新生科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新生科8764例住院新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2012年1月起对新生科加强护理管理,对比3年间新生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加强新生护理管理,2012年间,新生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率为1.34%;2013年间,新生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率为1.02%;2014年间,新生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率为0.55%;由此可知,对新生科加强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逐年下降。结论加强新生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管理 预防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新生疼痛评分相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P<0.05。结论新生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疼痛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母婴抚触运用在新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科的20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早期母婴抚触,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出生时的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1h、2h以及4h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体温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较高,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母乳喂养评分、持续吮吸时间以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早期母婴抚触运用在新生护理中,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还能使新生体温提高,预防并发症。

  • 标签: 母婴抚触 新生儿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新生重度窒息是新生出生后24h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新生死亡率为无窒息的45倍。及时准确处理新生窒息是降低新生死亡,减少远期合并症的关键。现将其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窒息的复苏与护理干预予以探讨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窒息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患者实施常规复苏和护理,观察组新生患者在对照组新生患者常规复苏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更为系统的复苏与护理,对两组新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新生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患者的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窒息患者经过系统的复苏和护理能够降低新生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新生患者的痊愈率,是临床疗效达到最佳程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早期新生神经学评分对治疗新生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出现脑损伤的新生病人11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一组患儿进行早期新生神经学评分帮助治疗定义为探究组,选择另外一组存在脑损伤的新生但未进行神经学评分与治疗结合的患儿定义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新生临床治疗的成效。结果探究组患儿的脑组织恢复评分、恢复速度及机体反射的恢复用时都优于参照组,同时探究组患儿的治疗后残留问题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早期新生神经学评分辅助治疗出现脑损伤的新生,能够提高患儿脑功能恢复能力,缩短恢复用时,改善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治疗效果 早期新生儿脑损伤 神经学评分 损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作用。方法我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早期干预治疗(即观察组),与两年前收治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即对照组)做回顾性比较。结果观察组42例患儿中,发生智力低下3例,确诊为脑瘫2例,死亡2例;对照组46例患儿中,发生智力低下6例,确诊为脑瘫3例,死亡4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观察组后遗症及伤残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施以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喂养效果及治疗7d后相关血清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早期施以微量喂养可帮助患儿体质量及全量肠内营养快速恢复,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窒息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微量喂养 血清总胆红素 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