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内容,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儿科中抽选出44名患者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0月,使用电脑将其划分至X组(实验组)与Y组(对照组),每个各由22名儿科患者组成。Y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内容,X组患者接受人性化管理内容。对比X组与Y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不良表现事件概率、患者满意评价差异。结果:护理期间X组中仅有1名患者出现不良表现事件,在该组中的占比状况为4.55%,整理其满意评价内容得出其总体评分表现为(93.45±2.33)分,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现代学徒制护理学生临床培养期间对儿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由课题组成员讨论并编制此次的调查工具《现代学徒制临床学习儿科护理岗位胜任力情况(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力)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包含三部分内容:一般资料、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儿科护理技能操作能力。结果:关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儿科护理理论知识情况,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知识掌握最好,掌握较好情况占比68.29%,掌握较差情况仅占比7.31%。儿童保健知识掌握较差,其中掌握较好情况占比仅12.20%,而掌握较差情况占比高达51.22%。关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情况,生长发育检测,生命体征检测及急救技能掌握较好分别占比85.37%、82.93%、60.98%;侵入性操作掌握较好情况占比仅有7.31%,掌握较差情况占比高达56.10%。
简介:摘要目的:鼻窦冲洗治疗在儿科鼻炎鼻窦炎的应用护理。方法:使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器连接吸引器管及鼻腔罐,在鼻腔罐内中层加入杭州飞羊0.9%的液体敷料,一种为无色透明,一种为淡黄色透明,使窦腔形成负压,负压时鼻窦内的分泌物被引流到鼻腔罐外层,鼻腔正压时药液则流入鼻腔内,如此反复冲洗约2分钟引流鼻窦分泌物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经过 1~2个疗程的治疗,343例患儿中,痊愈 276例,显效 5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8%,患儿未岀现任何不适症状及用药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总体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鼻窦冲洗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且疗效迅速可靠,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了解急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所能够产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中选择的是在我院急诊科室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总计有120例患者,根据要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然后观察组采用的是风险护理的方式。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护理缺陷和问题,也不会给医护人员产生任何的伤害问题,护患关系比较融洽,总体护理效果比较好。结论 急诊患者在进入到医院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为急诊治疗提供基础,促进治疗措施有效的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与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了解急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所能够产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中选择的是在我院急诊科室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总计有120例患者,根据要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然后观察组采用的是风险护理的方式。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护理缺陷和问题,也不会给医护人员产生任何的伤害问题,护患关系比较融洽,总体护理效果比较好。结论 急诊患者在进入到医院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为急诊治疗提供基础,促进治疗措施有效的实施。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在急诊PCI围术期护理管理中接受护理流程管理后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筛选500例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对所有患者在急诊PCI围术期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并择取其中250例配合开展护理流程管理以研究组表示,其余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以参照组表示。研究后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长用时较短,统计术中病人满意率结果显现研究组满意率更高,而且该组术后所出现的相关不良事件较少,上述检验数据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优势显现,而且其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一定的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流程管理办法应用在急诊PCI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可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而且还能够将临床手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长缩短,让患者感到满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此管理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急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组和观察组,实验组(n=60),观察组(n=60)。实验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循证护理,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有2例,发生率为3.3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有9例,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手术室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化管理在儿科病区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视觉管理前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的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视觉管理后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目视化管理方法,实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抢救车内药物、物品管理的定置化,冰箱、治疗室、库房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护士站实施5S管理,病区药品进行基数管理,病区仪器设备放置定位化,将要求让全科护士看得见,推动自主管理。结果:实施目视化管理后,儿科病区抢救物品和药品完整率由90%提高100%,病区环境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6%提高到96%;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8.89%提高到97.7%;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从83.95%提高到94.65%,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74.6%提高到95%。结论:目视管理使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培育护士自主治理能力,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急诊科内创伤性休克病患的护理措施,给出具体的护理参考意见。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 2017-2018 年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病患 200 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其中针对性护理组 100 例,常规护理组 100 例。在护理方面,针对性护理组采取了急诊针对性护理,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小组的最终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比最终结果。结果:针对性护理组对于病患的抢救时间远远小于常规组,同时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针对性护理组在抢救后并发症方面也存在较低的概率,以上三者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7月在急诊科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 138例,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69例一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无缝隙护理,分析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 Barthel评分、 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患者满意度比参照组更高,生活质量评分, Barthel评分、 SF-36评分更由于参照组,康复效果好于参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护理质量更高,满意度更好,患者抢救成功率高,对医患关系有较好的影响,并且预后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良好的生活质量,可以在急诊科护理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