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镜下行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镜下行息肉摘除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术后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提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肠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内营养和外营养是两种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各有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外营养在手术前后营养补充中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通过对外营养的定义、适应症、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的阐述,结合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个性化营养计划、早期内营养支持、外营养的合理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有望提高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手术前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岁。因右下腹痛2d怀疑急性阑尾炎来我院就诊。查体: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腹部平软,右下腹轻压痛。超声检查:右下腹回盲部系膜侧可见一1.5cm×1.5cm×1.3cm的类圆形囊性包块,壁厚约0.3cm,壁光滑,囊壁可见类似肠管的五层结构回声,从内向外依次为:强回声(黏膜)、

  • 标签: 回盲部 超声表现 肠重复 囊肿型 肠外 孤立
  • 简介:目的观察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嗜铬细胞(EC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合成和储存5-羟色胺(5-HT)的功能变化,探讨其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51例,以其分型标准区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经镜活检IBS患者结肠黏膜标本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部分活检标本电镜下观察EC细胞功能状态。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均设正常对照组。结果IB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光镜下IBS组EC细胞形态饱满,体积较大,提示EC细胞合成5-HT增加。电镜下可见IBS组EC细胞内分泌颗粒多。(2)IBS组回盲部EC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IBS患者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EC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IBS病人结肠黏膜EC细胞数量增加与功能活跃,5-HT分泌增高,提示5-HT可能在IBS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肠嗜铬细胞 5-羟色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内营养与外营养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18例,平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指标、康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白蛋白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项在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这三项康复指标改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给予合理的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康复指标,显著减少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联合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早产儿4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营养供给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单纯外营养)、研究组24例(外营养+早期内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营养供给方式下,出生后一周及两周体格发育情况(身长、头围、体重)。结果:两组出生后一周身长、头围、体重等体格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两周对照组上述3指标均劣于研究组,且各指标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内营养联合外营养,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炎性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镜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录入120名临床疑似为炎性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医务人员确诊患者为炎性病症状,并按照要求开展治疗工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存在炎性病症状,在确认患者的病情后,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镜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确认患者最终的检查结果,并分别对上述检查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医务人员经临床检查确认患者的螺旋CT诊断准确度高,能够基本判断患者的病情,其诊断结果与患者的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相似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炎性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螺旋CT诊断方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螺旋CT小肠造影 肠镜 炎性肠病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一定标准,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46例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为参照组,有23例病人,给予内营养支持;另一组为试验组,有23例病人,给予内营养支持+外营养支持。评估并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参照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病症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6例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脾病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中医内科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3人。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75.76%)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较高(P<0.05);与对照组(30.30%)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较低(P<0.05)。结论脾病症患者运用中医内科治疗后,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存在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中医内科 脾肠病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脂垂炎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肠脂垂炎的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我院从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6月期间共 34例患者,分析其病灶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部位、彩色多普勒血流及与腹壁的粘连情况等,来研究脂垂炎的超声特征。结果 脂垂炎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改变。结论 超声是临床诊断肠脂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肠脂垂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腹腔手术术后常发生黏连.如何预防黏连,以减少黏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此,我们对预防黏连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腹腔手术 肠黏连 肠梗阻 发病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