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当中,心肺运动试验制定患者运动强度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接受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将其均分成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则需按照心肺运动实验制定具体的运动强度,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生活质量对比无差异存在,但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方式选择而言,医生按照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为其选择运动强度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IGFBP2在小鼠神经干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GBM亚型相关性研究。方法:在37˚C、5%二氧化碳加湿培养箱中培养小鼠GBM细胞系,小鼠购自卡梅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经销商),并在习惯定居至少7天后随机分配到IGFBP2敲除组1(sh1-IGFBP2)IGFBP2敲除组、对照组(sh-Ctrl)、2(sh2-IGFBP2)。结果:利用TCGARNAseq数据库,在4个GBM亚型中发现了IGFBP2中IGFBP2调控的细胞周期、Notch通路和神经干性基因的表达相关性。与正常大脑相比,四种GBM亚型中 IGFBP2的表达显著升高。利用皮尔逊分析,与正常大脑相比,经典亚型GBMs(CL)中igfbp2调控的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与细胞周期基因在CLGBMs中IGFBP2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结论:本研究确定IGFBP2是维持小鼠NSCs的重要基因。IGFBP2调控的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与非间充质GBMs中IGFBP2的表达显著相关,而其调控的Notch通路基因的表达与四种GBM亚型中IGFBP2的表达存在差异相关,提示其在GBM亚型中的功能不同。
简介:摘要:近 10 多年来 ,由于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 ,加速了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使运动性疲劳和消除再一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提高运动能力是我们研究运动性疲劳和消除的关键,通过对人体动能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深入人体组织变化以及运动后的表现,全面更详细的展现出运动性疲劳的后期变化,将身体结构上的变化及组织器官上的能力反应,做出科学有效的鉴别方案,通过不同的反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简介:1资料与方法资料:1999年6月~1999年10月笔者对51例肩周炎患者采取了运动疗法结合按摩理疗康复,取效较好。其中男15例,女36例;年龄41~74岁。运动疗法:(1)Codman训练:取立位,一手扶椅背,患侧上肢下垂握哑呤,先做前后方向的摇摆运动,以增加肩关节的前屈、后伸运动范围,使肩关节内收、外展的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最后在腰部略前弯位做肩部的划图动作,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每个动作做50~80次。(2)徒手体操:①立位,尽力用手摸颈后方,重复6~8次。②立位,尽力用患侧的手自同侧肩上来摸肩胛间区,重复6~8次。③立位,患侧手下垂,然后从身后尽量向上摸肩部,重复6~8次。④用患侧手摸墙达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的对象,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便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工作,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患者为33例,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为8例;对照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患者为30例,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为12例,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提升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在当今,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支持体医交叉,但是做到体医结合还有一定的困难,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为了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科学的指导下,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而现在的运动训练还只是一味的在强调速度、成绩,对运动员的运动机能状态并不是很重视,而良好的运动机能状态是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重要保证。医务监督是指在训练之前相关的医务人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进行一个系统的评估以及为合理安排训练提供依据;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能力、运动负荷进行一个评估,加强医学观察,以对后面的训练进行一个科学的指导;在训练后对运动员的的负荷程度、疲劳程度进行一个监测,以使机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的状态。以便有更好的状态进行训练,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