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行脾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预防,观察组则采用干预护理方法进行脾切除术后静脉栓塞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比率,探讨脾切除术后正确的防治、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对照组护理之后产生下肢静脉栓塞患者占12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6.67%;观察组的脾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占3例,所占的百分比为6.67%,则两组患者在脾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所占百分比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组护理之后,对脾切除患者进行术后护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执行,做好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为脾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处理当中,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16例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其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均匀分成常规组以及超声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超声组患者则接受超声引导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出现的不良发应例数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患者接受超声引导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肌内效贴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记录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生理消耗指数(PCI)评估、起立和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最快步行速度(10mMWS)测试以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治疗周期为1个月。结果在接受治疗周后,两组组患者的PCI、TUGT、10mMWS以及FMA—L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CI、TUGT、10mMWS以及FMA—L评分分别为(0.45±0.10)、(16.47±3.26)s、(0.87±0.12)m/s、(28.34±2.7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56±0.11)(20.43±5.23)s、(0.68±0.14)m/s(24.87±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肌内效贴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效果显著,康复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对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预防DVT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护士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认知情况比较,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后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护士预防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实施情况比较住院患者DVT预防措施总落实率由45.6%升至93.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基础,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预防DVT护理措施落实率和护士认知水平,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硬化斑块(58.75%)、血管狭窄(22.50%)、血管闭塞(12.50%)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0.68±0.11)、血管直径(5.06±0.68mm)、血流量(11.14±4.37mm?/s)、收缩期峰值速度(83.42±15.61cm/s)、加速度(75.22±12.18m/s?)以及频谱宽度(4.38±0.73mm)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较大差别(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能够为疾病的治疗、预后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药物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性护理。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查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患者在诊疗之后仍然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浮肿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且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成效,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患者行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9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我院自2016年初开展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护理,所以2016年之前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之后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经预防护理后的发生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15%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77%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预防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口服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静治疗,观察组使用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另加活血通脉方剂治疗,均为50例患者,进行一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7.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腘动脉、股动脉以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以及峰值流速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22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1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接收的 72 例行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 患者,将其作为对象展开综合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对照组 36 例患者中有 6 例患者发生血栓,发生率为 16.67% ,观察组 36 例患者均无血栓形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应用价值突出。